成果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平台

重构宋代四万进士档案————浙大宋学中心龚延明、祖慧《宋代登科总录》(14册)介绍

发布时间:2015-11-12 浏览次数:2725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于1996年10月,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批准立项。2003年,进而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批准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年,经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进行重大项目中期评估,提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滚动资助项目。《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全书分为五卷:《隋唐五代登科总录》、《两宋登科总录》、《辽西夏金元登科总录》、《明代登科总录》、《清代登科总录》,将收录自隋唐至清末进士等登科人12万左右,总字数约3750万。

课题从批准立项后,我们的团队历经近二十年努力,《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的第一份硕果——1000万字、十四册的«宋代登科总录»,首先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宋代三百多年,共举行了118榜科举考试。然而,前人没有做过断代的《宋登科记》。唐代,有清人徐松撰写的《登科记考》。我们要做《宋代登科总录》课题,是从零开始。两宋共举行过118榜科举试,各种科目登第人共约有11万人(包括特奏名)。而完整保存下来宋代登科录,只有《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和《宝祐四年登科录》,所载进士分别为330人、601人,这还是得益于朱熹、文天祥的名人效应。除去这二榜,仍缺116榜登科录,或已湮没,或散落在茫茫史籍之中,须从现存宋代典籍及后世相关史料中去寻觅,正如沙里淘金。课题组同人坐冷板凳,从宋代基本史籍、文集笔记、人物传记、方志、碑刻等大量文献资料中,去搜寻宋登科人名录和有关资料。经十余年的努力,总共搜集了41040登科人。我们完成的、刚出版的14册«宋代登科总录»,提供了一份两宋118榜登科录,重构了宋代四万多进士的档案。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宋代登科人物最大数据库。

《宋代登科录》所收每一个登科人,都有一份小传,即凡从现存文献中能辑录到的宋代登科人,按朝代、榜次顺序,列其姓名,姓名下列字号、籍贯、登科年、初授官、所历官(举例)及终任官(或最高官),谥号。小传之下,附书证。书证引用书,写明哪一朝作者、书名、卷次及与小传有关信息的原著引文。书证尽量做到三条以上。

小传所提供的登科人信息,及书证,需要从多种渠道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为此,我们翻阅了数百种文献。历经了“上穷碧落下黄泉”搜集资料的种种磨难。这些已逝的登科人,大都是曾经在宋代叱咤风云的精英,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与苏辙兄弟、王安石、沈括、苏颂、李纲、宗泽、朱熹、文天祥等等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宋代科举制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正是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宋代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最为光采夺目的文化。科举文化流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

《宋代登科总录》的问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摸清了宋代科举家底——留存至今的登科人名录,为开辟宋代科举研究新思路提供了四万多登科人的大数据。依靠这个大数据,可以统计宋代进士出身的宰相数量是多少?与非进士出身的宰相比例如何?进士出身的翰林学士比例有多高?北宋前期、后期与南宋时期进士地域分布有何变化?说明什么问题?有多少进士具有双重籍贯?世官之家与寒门出身的进士比例如何?有没有变化?进士出身与非进士出身人在官僚队伍中的比例及其在中高层官僚队伍中的比例如何,有何变化?宋代文化名人中进士与非进士比例如何?等等,从而有助于深入研究宋代社会人口上、下和地域的流动性,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官僚队伍选拔与科举制的紧密关系与公开、公平程度,贵族与平民社会地位的升降态势等。 从而为打开宋代科举研究新思路搭桥铺路。

二、《宋代登科总录》所运用的书证资料,均出自第一手文献资料,具有翔实可靠的权威性。传统庋藏的古籍与新出土的文献,凡涉及宋代登科人资料的,我们皆力尽所能,设法予以搜集、披阅、爬梳、整理、考辨。每搜集到一位进士的传记资料,我们都有一份收获的喜悦。在此基础上,为每个登科人撰写一小传,全书4万余人要写4万多份小传,平均一天写40份小传,也要写上1000天,也就是说,光先撰小传一项,就需二、三年时间。至于搜集、梳理,考辨文献资料,输录,校对,所投入时间更多。没有坚韧不拔、甘坐冷板凳的毅力,是难以做到的。

三、做课题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保证了《宋代登科总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解疑释难的学术质量。宋代科举制度变化比较大、比较复杂,在我们撰写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自然较多。如宋代载籍中的“进士”,不等于“及第进士”,不像明清,凡文献中提及的“进士”,就是登科进士。如何鉴别宋代及第进士就成了难题;宋代宗室,从不允许参加应举,到南宋宗室登科人日益增多,其政策如何变化,有何特殊性?特奏名是怎么回事?上舍释褐算不算进士?童子科是不是正式科目?以及贡士举、恩科、词科、州郡县名的变化等等,都是必须搞清楚的学术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收录登科人的标准、范围与撰写小传的正确性。我们课题组成员边做课题,边进行学术研究,逐个解决课题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以上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学术刊物上。例如《宋代及第进士之鉴别》(刊登于《文史》)、《宋代宗室科举考试述论》(刊登于《历史研究》)、《关于宋代童子科的几个问题》(刊登于《中国史研究》)、《两宋“上舍释褐”考述》(刊登于《文史》)、《北宋徽宗朝“贡士”与“进士”考辨》(刊登于《文献》),并都已充分反映在《宋代登科总录》中。

四、提供了两宋三百年古代文化精英的传记资料库,有助于开扩宋代文、史、哲研究的视野,推进宋代专门史研究的深入。《宋代登科总录》所收录的四万多登科人,每一个都是经历拼搏登上龙门的社会精英。在中国政治、思想、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要了解和研究中国政治史、思想史、军事史、教育史、文学史、社会史,他们都是绕不过去的人物。

《宋代登科总录》的出版,标志着前后历经将近二十个寒暑的《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课题,终于进入收获季节。以后将陆续分卷问世。闻着发着书香的14册《宋代登科总录》,想起从零做起,在茫茫历史尘烟中,在与青灯黄卷为伴的漫长岁月中,年复一年,终于寻觅到40140个宋代登科人,我仿彿如登山队员,终于登顶。回眸山脚,看那一步一个、向上登攀的脚印,深深体会到:做学问来不得浮躁,来不得急功近利,真需要沉下身来,真需要有一种绳锯木断、精益求精的慢功夫,甘于寂寞、坚持不懈的韧精神。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龚延明教授,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