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与杭州都市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发布者:苏超发布时间:2019-06-17浏览次数:604

614日,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承办的“长三角一体化与杭州都市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市发改委和发展规划院等城市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石敏俊主持研讨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向参会嘉宾表示欢迎。

研讨会邀请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江曼琦,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教授、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军,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学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蔚文等4位嘉宾做主旨发言。江曼琦教授认为,针对城市群和都市圈等概念,目前国内的解读存在很多误区,要实现都市圈一体化,一定要弄清楚都市圈的概念,要明确用什么指标来测度通勤联系强度。长三角区域要达到真正的都市圈一体化,不仅要加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互通互联关系,还要加强城镇和乡村的融合发展。陈建军教授认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不但要强调效率指标,还要强调区域发展的公平指标,将区域协调和共享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市场改革的推动、体制制度的嬗变、来自区域外的政策推动、区域创新的不断涌现是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四大动力。张学良教授侧重探讨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质与量、同与异、大与小、聚与散、普与特、新与旧”六大关系,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张蔚文教授介绍了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并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了思考:政策设计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该如何发挥动态引导作用?特色小镇建设如何避免开发区模式的弊端?特色小镇应采取怎样的治理结构?房地产企业该如何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如何融入城市群发展?如何让更多民间资金投入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土地政策如何优化?互联网如何助力特色小镇发展?

会议邀请了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翟国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德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涵,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李鸣,浙江省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徐梦周等5位专家学者进行圆桌对话。翟国方教授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遵循客观发展关系,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重点有所不同。特别是要处理好市场跟政府的关系,过分强调政府职能,搞一刀切,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地鸡毛。王德起教授认为,城市群是大的政策取向,都市圈是强的政策取向,特色小城镇是特的政策取向,这几个概念的政策侧重点不同。长三角还是单中心的城市群,上海仍然是城市群的中心。李涵教授结合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存在问题谈了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会,他认为西部地区城市发展资源过度集聚在中心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很重,成渝城市群发展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回到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轨道上。朱李鸣所长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着眼于全球竞争,长三角城市群应当成为全球创新高地,要思考长三角一体化与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关系是什么。徐梦周教授从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的视角,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正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本与示范,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