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社活动
“奥古斯丁原创哲学与接受史”青年学者沙龙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13 点击数:394

       2019119日,清源学社青年学者沙龙在紫金港校区行政主楼2楼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主题是:“奥古斯丁原创哲学与接受史——及其本体论的多元发展与修正”。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内7位研究奥古斯丁的学者和博士生参与报告和讨论。活动围绕中世纪哲学重要思想家奥古斯丁的经典文本与中国学者的研究方法论两个层面展开。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研究所、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浙江大学清源学社、董氏基金会资助,活动由人文学院陈越骅副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哲学系曾劭愷研究员以《奥古斯丁对现代神学的启发:巴特与拉丁本体论》为题报告发言。报告围绕着“意志的捆绑”展开,首先从文法的角度出发谈及德国哲学对拉丁哲学的继承与超越,着重分析了essentia/ naturaWesen/ Sein等概念,以此为基础阐释了实动本体论。随即,曾博士指出,巴特并非将原罪看作是人的本性,而是历史的规定。最后,曾博士指出巴特哲学对拉丁本体论的改造可以为汉语哲学或汉语神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

       南京大学哲学系张荣教授报告了自己的学术进展及最近的学术构想,并以《奥古斯丁的现代意义》为题报告发言。报告主要从自由意志、时间及海德格尔弟子群的奥古斯丁研究等出发谈及奥古斯丁思想的现代意义,即六个方面:自由之思的现代意义;时间追问的现代意义;奥古斯丁与笛卡尔;维特根斯坦的奥古斯丁;柏格森与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与海德格尔弟子群的现代性反思。其中报告着重分析了自由决断(liberum arbitrium)的现代意义;自由与恩典的相容问题;神义与人义;恩典、现代性及后现代性的关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徐龙飞教授以《奥古斯丁的研究方法》为题报告发言。报告主要介绍了其2018年新著《永恒之路》的研究和写作思路。对研究而言,首当其冲的是探讨问题的来源及历史,奥古斯丁对时间问题的讨论有其古典的渊源(柏拉图、普洛丁);其次是探讨奥古斯丁的思维方式与语言风格。以此为基础,展开探讨时间的类型与内在的逻辑结构;揭示时间的双重本性:主体性(时间的主观维度)及超验主体性(时间的客观维度);从哲学的维度进而进入到时间作为普遍宗教意识,神人关系的伦理宗教的讨论。    

        浙江工业大学陶杨华博士以《内在之言、受让性和爱洛斯还原》为题报告发言。报告以奥古斯丁所论的“内在之言”为出发点,批判性地展示了伽达默尔对“内在之言”的诠释,由此引出对“受让性”的讨论,并进而对爱与存在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德国波恩大学哲学系贺腾博士,以《奥古斯丁论理念》为题报告发言。报告介绍了奥古斯丁理念论的研究现状,并主要从灵魂认知理念的角度出发展开论述。奥古斯丁对直观理念的讨论继承了柏拉图主义的传统,强调灵魂对真理或理念的瞬时一瞥。

      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敬哲博士,以《自虚无创世:奥古斯丁的基督宗教本体论研究》为题报告发言。报告从古典哲学本体论及犹太基督宗教创世论的传统出发对存在与非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主要从作为存在本原的造物主和作为存在者的受造万物之间的本体形上关系切入讨论。值得提及的是,奥古斯丁基于造物主作为存在本原的绝对至一与绝对完全,在自虚无创世的本体论框架中提出形质二者的受造性,由此突破质料在古希腊传统的固有自存,同时确立虚无并非与形式同样具有受造性的质料,而是某种纯粹的空无。

       浙江大学陈越骅副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学术进展及规划,并以《奥古斯丁<忏悔录>的宗教哲学发生学》为题报告。报告从奥古斯丁的柏拉图主义出发谈及两个世界学说、作为真理或存在的上帝,再而澄清流溢说和光照论的关系。由此阐释logos、智慧、光等概念,并强调回到奥古斯丁的时代理解奥古斯丁本身。 

       本次活动现场氛围轻松活跃,讨论积极热烈,为搭建宗教学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分享学术进展、展望学术趋势,以及未来更进一步的学术合作做了良好的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