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讲论现场
讲论现场

贾伟明:早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欧亚大陆史前文化视野下的新疆青铜时代考古

日期: 2019-11-05 访问次数: 351

20191029日下午,“浙江东方论坛·西溪分论坛”第33讲“早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欧亚大陆史前文化视野下的新疆青铜时代考古”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西四教学楼553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协办。主讲嘉宾为悉尼大学考古系高级研究员贾伟明教授,讲座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研究员周少华主持。

下午16时整讲座开始,周少华教授向参与讲座的师生介绍了贾伟明教授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果。之后,贾伟明教授讲述了他的考古工作生涯,并以他的考古工作所得作了报告。贾伟明教授的报告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东西方交流的起始时间”、“早期东西方交流研究的时段、地区和主要课题”、“欧亚草原青铜时代、“新疆青铜时代的考古研究”、“研究举例:阿敦乔鲁遗址的生业模式的研究”。

在讲述“东西方文化交流”时,贾伟明教授以学术界前沿问题“丹尼索尔人的发现”为引,展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现代人常见的小麦大麦、西红柿胡萝卜等植物,马牛羊等动物,骑马术、青铜冶炼等技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都是重要且具有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贾教授梳理了米努辛斯科盆地,这一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发现地的文化发展史,也与大家讨论了新疆青铜时代文化交流的趋势,是由“两次由西向东的迁徙”和“持续地由东向西的迁徙”组成的。最后以阿敦乔鲁遗址的生业模式的研究举例说明了考古工作对于揭示青铜时代牧民们的游牧方式的重要性,着重强调了科技考古在探索游牧考古证据中的作用。

在自由讨论环节,我校师生与贾教授互相交流了意见,并就新疆地区的农业起源进行了充分地讨论。整个讲座生动有趣且学术内容极其丰富,丰富了大家对于祖国边疆地区考古的认识,拓宽了研究思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学术讲座。

 

 

文字:施嘉炜

摄影:薛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