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讲论现场
讲论现场

Imre Galambos: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孝经》抄本

日期: 2019-12-20 访问次数: 464

       20191214日周六晚18:30,浙大东方论坛·西溪分论坛第36讲《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孝经〉抄本》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协办,由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勇教授主持。主讲嘉宾是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学院教授高奕睿(Imre Galambos)。高教授精通多门语言,包括中文,本次讲座全程用中文进行。高教授长期在国际敦煌项目部(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工作,在敦煌学、西夏学、文字学、古文书学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他还翻译了荣新江教授的名著《敦煌学十八讲》,对西方世界敦煌学的传播与普及居功至伟。

 本次讲座题目为《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孝经〉抄本》(Copies of the Xiaojing 孝經 from Guiyijun Dunhuang)。敦煌文献中有许多《孝经》抄本,其中不少属于“学郎书抄”(可以近似理解为学生所抄写的作业)。这些“作业”背面常常有一些篇幅较短的文本,书写颠倒,内容混乱,看起来杂乱无章,且往往与“作业”没有直接联系,所以以往学者往往将其称为“杂写”,著意未多。

 高教授指出,这些出自《孝经》的“杂写”,如果放入原文中,每两个相邻的“《孝经》杂写”之间往往相差280字上下,或者相差约为280的倍数。这类“杂写”极有可能是敦煌的学郎划分抄写任务的记录。这些写卷并非一次写就,极有可能是在不同时间、经历不同的写手才最终完成。

 此外,这些文献上还有一类“杂写”,看起来似乎不通文法,以往多被忽略。高教授对这些内容作了深入解读,指出这些其实是“书的诅咒”,即写明这个写卷的归属,并警示他人不要随意翻阅。高教授精通多门外语,他旁征博引,展示了藏文、回鹘文等语言写卷上类似的题字。高教授指出,在研究敦煌文献时,不仅要关注正面的文本,还要将类似的“杂写”统一纳入研究。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杂写”,其实都有它内在的价值。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杂写”其实还暗藏了许多关于跨民族、跨语言文化交流的信息,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的绝佳例证。

 本次讲座吸引了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的诸多师生前来聆听,人文学院咖啡吧座无虚席。现场气氛活跃,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与高教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交流。浙江大学古籍所张涌泉教授对高教授所讲内容给予高度评价,称这项研究让写卷背后的“杂写”拥有了生命。(撰稿:刘丹;摄影:孙慧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