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读书会  学社活动
领略春秋时代 体会圣人之叹 ——清源读书会第二期《史记•孔子世家》成功举办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0-10-14 点击数:454

清源读书会第一期《史记秦始皇本纪》受到同学欢迎后,第二期《史记孔子世家》于1012日晚在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再次精彩呈现,仍由人文学院历史系陈志坚副教授主持。

陈志坚老师首先解释了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世家的两个原因。一是孔子为教化之主,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二是代有贤哲,能使自己的思想流传。

孔子不仅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但要了解更真实的孔子,必须深入钻研、仔细考究。陈志坚认为,自汉以后,孔子不断被神化。这也体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如用生而首上圩顶来描写孔子外貌,通过异化孔子的外表表明他的与众不同。其中还有一个故事记载,吴国得到一节巨骨,派使者询问孔子,孔子从容应答,于是吴客感慨:善哉圣人!虽然这段记载在真实性上存在疑点,但生动表现了孔子的博学。从某一种角度也反映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佩。陈志坚如是阐释。

当讲到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陈志坚指出孔子的学习方法值得同学们借鉴。他认为孔子深入的学习与精益求精的态度使他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最终融会贯通,成为一位博学之士。联系到今天关于先精后博先博后精的讨论,陈志坚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深入学习一门知识,建立核心,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在学习其他知识时感到势如破竹

在自由讨论环节,有学生提出,关于孔子的解读有很多,该如何看待和传承孔子的思想。陈志坚的一个观点令在座同学产生了共鸣。我看孔子是一个非常鲜活的形象。不管后人怎么评价,我觉得他是一个具有强大内在力量的人。这种内在力量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显得尤其可贵。他建议同学们增强内心的力量,不要过分看重外在事物。自由交流过程中还提到文化输出问题。陈志坚认为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在文化输出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当今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孔子学院即是很好的例证。但文化输出不仅是文化问题,它更需要经济实力作为坚强的后盾。中国的文化输出依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和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次读书会延续了第一期同学轮流诵读、自由交流讨论的方式,但更加注重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受到与会同学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