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读书会  学社活动
真实的斯密•学科交叉范式•社会科学普适理论 ——记“清源读书会•法学(交叉)经典系列”第三期活动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0-12-19 点击数:514
    2010年12月18日晚7点,“清源读书会•法学(交叉)经典系列”第三期活动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图书馆五号楼206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讲人为浙江大学副校长、光华法学院院长罗卫东教授,主持人为博士生夏雨同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王冠玺、胡铭、陈林林、金敏、叶良方、赵骏等老师参与了读书会的活动,与众多同学同享了一场精神的盛宴。

    此次读书会与大家一同分享的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两部经典著作之一——《道德情操论》。通过罗卫东老师的细致解读,让我们了解了经济学人眼中 “最熟悉的陌生人”,看到了《道德情操论》语境中别样精彩的斯密。
    罗老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斯密、一本真实的《道德情操论》。首先,他对斯密的生平作了生动的解读。其次,对《道德情操论》的结构及要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还原出一个思想史上丰满的斯密。通过对斯密《道德情操论》每一章的讨论,不仅对原始文本的基本内涵有充分呈现和解释,而且不时从不同版本细节内容及用语变化考据斯密前后思想的巨细。最后,罗老师就《道德情操论》对目前跨学科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个学者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取决于他创立的基本观念,这些观念总是以范畴或概念来描述和概括的。对于斯密,我们大多数人联想到的,迄今为止还是“看不见的手”。但是,我们已经发现,斯密思想最主要的关键词其实不是“看不见的手”,而是“同感”。以“同感”为此基础,可以演绎正义论、良心论和德性论,也有助于理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道德生活的相互关系。他认为,斯密基于“同感”的理论体系,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在于它为集科学与人文两者于一身的统一社会科学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论基础。由此,罗老师分析了统一社会科学范式的可能性。从学术发展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互动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越是基础性问题越是具有整体性;越是重大问题越是具有综合性;越是关键问题越是具有集成性。因此,解决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具有动员整体性知识的能力和机制,通过推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和一体化范式具有越来越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罗老师对斯密的还原及解读,激起了在场的老师及同学们极大的热忱,整个读书会再次进入高潮。大家针对所谓的斯密问题、《道德情操论》的内容以及跨学科研究等进行了探讨,不断地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的一个周末夜晚,我们领悟到的不仅仅一个深邃而又真实的斯密,更多的是一个真实的罗老师,一个思想宏博的罗教授,他的一席讲解,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思想深处,引起了在场法律人关于社会正义、法律职业、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与讨论。
    敬请关注“清源读书会•法学经典系列”后续活动,我们将于近期推出由陈林林副教授主讲的卡多佐所著《司法过程的性质》,欢迎热爱读书的您继续积极参与。
 
                                 (文/秦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