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读书会  学社活动
微语拂心尘——记龚晓康老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读书会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0-12-30 点击数:444

20101229晚,在清源学社、澜天社、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本年度最后一场读书会上,来自贵州大学的龚晓康教授为与会的十余名浙大师生释读佛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从而打开了一个缺口,让我们窥见那神秘世界里的万丈佛光。

读书会的开端,聆听者纷纷表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较难理解消化。龚教授笑着解释,此经短小精干,内容丰富,难懂是自然。而我们往往对佛家思想有误解,阅读时应该转换固有的思维定式,进入佛教的话语系统,才能理解佛教之义理。

龚教授强调,佛儒道三教同为中国文化的主干,但三者其实有很大的不同,佛教重在修心,儒家重在治世,道教重在养生。在基督教中,德性与幸福统一的保证来自于上帝,而佛教则强调因果业报,从而否定了神意论,也避免堕入宿命论的囹圄。

龚教授还指出,佛教并非禁欲的宗教,准确地说其强调的应是节欲。日常生活必须的欲念是合理的,可接受的,而追求骄奢淫逸的贪念则是佛教要求戒除的。佛教也并不强求信徒出家,而在家人也不必强行遵守出家人的种种戒律。

 在提问环节中,一位老师提出其对于佛教与儒教之间的独特见解,她认为儒教的说法并不十分可取。同学们也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向龚老师提问,了解佛教角度的解读,讨论不仅仅停留在一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越拓越宽,让佛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嗡嗡低语的诵读声中,我们似乎能触摸到那些佛教智慧的边缘,微言大义,莫非如此。放下生活中羁绊脚步的执念,不执着,不背负,直至解脱,或许道理简单至此,却是难以企及的至高境界,所谓的虔诚也就是戒除贪念,拂去心中的尘埃吧。

(文/杨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