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读书会  学社活动
“清源读书会•法学经典系列”第六期综述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1-10-15 点击数:551

20111013630分,“清源读书会·法学经典系列”第六期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七号楼103如期进行。本次读书会的有主讲人为光华法学院高艳东副教授,主持人为博士生李睿,胡铭老师、郑磊老师以及光华法学院众多本科生、硕博士生参与了此次读书会活动。

此次读书会所分享的书目为米歇尔·福柯的经典著作之一《规训与惩罚》。在读书会伊始,高艳东老师用诙谐又深刻的语言介绍了该书的作者福柯以及该书诞生的历史背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984年),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在70年代的时候,福柯积极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他运用自己的声望支持旨在改善犯人人权状况的运动,并亲自发起“监狱情报组”以收集整理监狱制度日常运做的详细过程;在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的请愿书上签名;出席声援监狱暴动犯人的抗议游行;冒着危险前前往西班牙抗议独裁者佛朗哥对政治犯的死刑判决等等。所有这一切促使了福柯深入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的监禁、惩戒过程的运作问题。这些思考也就构成他70年代最重要一本著作的全部主题——《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

读书会采用学生朗读、老师讲解以及自由讨论的环节逐步展开。书本一开始对18世纪50年代死刑残酷性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老师讲道,这种残暴的惩罚方式来源于人类原始时期与野兽做搏斗的能力,以及享受这种“对肉体征服的崇拜和快感”,而对肉体的征服不仅仅是一种惩罚活动,更是君权活动的象征,更是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八十年后的一份“巴黎少年犯监管所”规章却体现了另一种全新的惩罚方式,代表着作为公共景观的酷刑在逐步消失,惩罚渐渐从一种制造无法忍受的感觉的技术转变为一种暂时剥夺权利的经济机制,刽子手这种痛苦的直接制造者被一个技术人员大军(监狱看守、医生、牧师、心理学家等)所取代。关于公开残暴处决消失的原因,在座的学生和老师展开热烈的讨论。有些同学认为刑罚方式与生产力是正相关的,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日益文明,复仇欲望不似古代那般强烈,因而也将选择比较温和的惩罚方式。高老师肯定了这种想法,并进一步深入阐述,他认为,残暴惩罚方式的转变,一则是由于人民权利的强大,地位的提高,开始主张限制表现为残暴惩罚的君主权力;二则国家权力逐渐将刑罚的震慑效果与“经济效果”相结合,人的身体作为劳动力的价值不断提高,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也从对肉体的征服逐渐分散于各个方面,使每个人都受到规训。

高老师提出,福柯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如何控制人。福柯将现代社会比作边沁的“全景监狱”,一小批看守居于结构的核心,位于光线的最暗处,可以监视一大批囚犯,但是自己却不被看到,象征着权力的隐蔽。对于这种“全景式监狱”的优劣,同学们再一次激烈地各抒己见,而高老师认为,这种“全景式的监狱”可以使监视无处不在,每个“罪犯”都将处在一个规训的状态,另一方面,可以使“罪犯”分散化,降低反抗力度,另外也可以节约“看守者”的看守成本。但是这种“全景式监狱”模式下,中间“监视者”的权力却没有限制。

最后李睿博士简单地谈了自己读完该书的心得,他认为监狱与军队、精神病院甚至中小学校之间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联系,即严格的规训。正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在这句法学至理名言中,本次读书会完美地落下了帷幕,相信每位到场的读者都受益匪浅。敬请关注清源读书会·法学经典系列后续活动,我们将推出更多的经典书目,欢迎热爱读书的您继续积极参与。

撰稿记录人:耿飞(2011级法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