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清源-薪传读书会”,自2011年5月推出第一期以来,截止2013年4月,已经连续举办十四次。读书会由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青年教师及人文学部文化产业评价中心团队成员发起。每期读书会,由一位老师或博士生担任主读,两位老师与谈,读书会成员自由发言。每次围绕一本书,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读书会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形式,每月举行一次。读书会成员相对固定,但也因话题与书目的变动,而吸引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老师与同学参与其中。
在书目的选择方面,不局限于新闻传播学的范畴,而是从主读与读书会的兴趣出发,延伸到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力求搭建公共平台,拓展参与者的人文社科视野。一至十五期讨论的书目和读书会的时间如下:
第一期:《报道伊斯兰》(李红涛主读)[2011.5.12]
第二期:《风险社会》(汪凯主读)[2011.6.9]
第三期:《男性气概》(范昀主读)[2011.6.28]
第四期:《预知社会》(韦路主读)[2011.9.8]
第五期:《想象的共同体》(吴丰军主读)[2011.10.13]
第六期:《追寻美德》(邱戈主读)[2011.12.2]
第七期:《宅兹中国》(章宏主读)[2012.3.1]
第八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陶力行主读)[2012.4.5]
第九期:《作为方法的中国》(丁苗苗主读)[2012.5.3]
第十期:《启蒙运动的生意》(吴赟主读)[2012.6.14]
第十一期:《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洪长晖主读)[2012.9.27]
第十二期:《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1900-1950》(袁爱清主读)[2012.11.1]
第十三期:《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吴飞主读)[2012.12.28]
第十四期:《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李红涛主读)[2013.3.29]
第十五期:《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研究》(李东晓主读)[2013.4.26]
第一期读书会现场:
第二次读书会海报:
第四期海报:
第五期海报:
第六期海报:
第十一期海报:
第十四期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