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的微妙之处,在于彼此由想象进入到真实互动。2008年起,《我们台湾这些年》进入大陆人的视野。2013年6月14日晚,新世代学者郭俊伟、董绍春、廖丹子以亲身经验来评论与诠释这本曾经横扫中国大陆与登上《China Daily》推荐的畅销书,探讨生命中曾经的遗忘与再建构。从政治、社会、生活面向切入,激荡出“异(亦)文化”的不同论调,隐含对公平、正义信念的殷切企盼。全世界关注的新中国,逐渐卸妆后的真相背负了沉重期待,发自灵魂深处……“勇敢”是唯一的声音。
首先,郭俊伟老师先为我们播放了几段关于台湾的视频,这其中包括台湾风景的宣传片和台湾领导人的竞选广告等。看完这些视频,我们对台湾有了基本的认识。然后,郭老师对这本书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70年代,此时,蒋介石去世,蒋经国上台,台湾将变,风起;第二部分,80年代,国民党以党领政,压倒一切;第三部分,90年代,台湾与南非关系微妙,李登辉主政;第四部分,台湾出现“上海热”,作者本人也在2007年来到上海工作。郭老师认为,从这本书看来,台湾人对大陆的感情很复杂,台湾意识与台独无关,省籍更与独统无关。
廖丹子老师则一直强调此书的平民视角、去政治化、非英雄主义。其实,《我们台湾这些年》因它的跳跃、松散、口水化也曾受过诟病,但廖老师则认为这也是它的可贵之处,从小处着笔,也需要一定的功力。她从这本书读出了三点:一,台湾逐渐变得开放,无论是政治民主化还是经济现代化;二,台湾与大陆有很多相似之处且许多相似事件都近乎发生于同一时间,此外,大陆和台湾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三,作者幽默、细腻、观察细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台湾。
董绍春老师则通过他去台湾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台湾警察的人民服务员意识,以及台湾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他坦言,希望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因为这样可以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廖丹子老师进一步讲到,不要把台湾过于神秘化,台湾民众非常希望了解大陆,他们很有礼貌。
最后,同学们就台湾的政治、青年对政治的态度、就业、兵役等提出了疑问,三位老师则给出了详尽地解答。本次沙龙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