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晚,清源学社青年学者沙龙第十三讲“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讲座在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清源学社邀请到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沈志成教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卢小雁副教授,人文学院王彦君副教授与同学们一起就转基因食品的“福”与“祸”展开了一次开放式讨论。
沈志成老师首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原理及其历史。沈老师对转基因的态度较为乐观,他主张从技术和科学层面来理解转基因问题。由于培育转基因时,我们对转入的基因有着透彻的了解,转基因食品甚至比传统食品更安全。当然,科学对未来无限开放,未来也可能发现转基因食品有副作用,就像未来也可能发现任何传统食品有害一样。但这必须以确实可靠的证据说话。沈老师肯定转基因食品具有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优势,是缓解当前我国缺粮紧缺,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的良策。转基因农业已经显示出它在商业和环境方面的优势,中国不能也不应该拒绝这种新技术的应用。
与沈志成老师的看法不同,卢小雁老师和王雁君老师对转基因有着不少疑虑。王彦君老师说哲学的任务是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转基因食品进入中国市场后,许多人对它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质疑。王老师提到,目前专家对“毒”的定义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上,似乎只要转基因食品不是很快显示出对人体有害,就不能说它有害。但是,会不会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不可预测的风险,这种危险可能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能看出来!谁能保证以后不出事呢?卢小雁老师尖锐地指出转基因技术是一场灾难,有了转基因技术后,农民几乎可以坐享其成,助长其惰性;另外也使天然有机食品无处可寻。卢老师还补充道,当下中国的农民问题,并不是简单地转基因技术可以解决,这涉及到多个层面,需要政府政策的出动。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就以上问题以及生态问题、政策问题等与三位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最后王彦君老师作了总结,她说,我们并不是绝对地反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我们只是希望政府和专家能以一种更稳妥的方式来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老师们也希望在场的学生不要为舆论所主导,应以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转基因,并为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做出自己的努力。
杨书娜、任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