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晚,由浙大清源学社与杭州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聚焦杭州城市空间布局——生态、生产与生活的融合”主题沙龙活动在紫金港校区隆重推出。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汤海孺总工程师,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岳文泽教授,受邀担任活动嘉宾,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与现场师生就杭州城市空间布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沙龙活动由清源学社社长胡铭主持。
罗卫东副校长首先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市民对杭州“又爱又恨”的情感。罗教授感慨于师生因为忙碌而鲜有机会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美与不美,惋惜于杭州老城味道不再,呼吁保护历史建筑与文化设施。罗教授提到,杭州总的布局要宜居,消费性的生活城市是不可持续的,要从创业、创意和创新这三个“创”来优化空间布局,吸引文化名人来杭创业。
接着,汤海孺总工程师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新时代生态、生产、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展示了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多种力量,主张空间布局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求地利、求人和。城市空间布局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汤总工带领大家回顾了杭州城市规划的简史,提出了杭州“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的渊源,并指出杭州的空间布局发展应该是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跨江沿江的。
不同于汤总工的看法,岳文泽教授对杭州的多中心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指出杭州的多中心其实是“伪多中心”,“组团式”也并非真正的组团式。在国外,多中心的内涵既包括形态上的多中心,也包括功能上的多中心,中心之间的相互联系必不可少。但是,杭州的中心和组团之间的联系却十分弱。中国用美国一半的时间实现城镇化,时间的压缩效应导致一系列问题在短时间内爆发,空间的压缩效应又导致产业的空间布局不符合传统的区位理论。对此,岳教授主张要空间布局当因地制宜,并认为跨江发展打破了杭州传统的山水特色,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就多中心化、交通规划、旧城改造等问题与三位老师展开了精彩的互动。岳教授指出杭州市规划要综合多要素,不能人为的打造,现有规划导致了职居分离、交通拥挤等问题,要好好反思。汤总工则认为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杭州的规划,多中心是必然趋势,但多中心的培育需要时间,不能脱离市场和政府来看多中心。最后罗卫东副校长作了总结,多中心治理是一条良策,城市规划需要公众参与,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开放性、民众的参与性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当做好准备,使自己具备参与城市建设的意愿与能力。
本次活动是浙大东方论坛·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也是清源学社作为杭州发展研究会青年研究基地举办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清源学社将在今年主要推出“杭州发展”有关的主题系列沙龙活动,通过学界、政企界专家的交流,为清源学社的年轻教师们提供社会服务的机会,为杭州市政府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