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浙江大学清源学社、浙江省社科联之江青年学者教育组联合举办的“人才培养的国际与本土视野”研讨会于5月10日下午在紫金港校区图书馆三楼文化空间顺利举行,来自省内多所高校的30余名青年教师欢聚一堂,共同探讨人才培养问题。浙江省社科联邵清副主席、教育学院于可红副院长参加研讨会并为活动致辞,浙大社科院袁清副院长为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
邵清副主席从他与之江青年计划、清源学社和教育学院的缘分说起,一下子拉近了与在场青年老师的距离。在致辞中,他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并从学术研究等方面给在场青年教师提出了“选择真命题”、“观点有锐气”等几点勉励。于可红副院长则简要回顾了教育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的发展历程,并从自身经历出发,对青年教师寄予了厚望。
研讨会由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李艳教授主持。整个研讨会共分“国际化与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身体素质提升”两个专题,分别由教育学院青年教师梅伟惠副教授、何珊云博士主持。教育学院宋吉缮老师作了开场报告,报告以大学生个人关键能力为核心,以浙江大学为案例,以OECD对关键能力对界定为框架,对近百名学生做了访谈,并从中探索不同学生社团类型、不同参与程度对学生在关键能力发展上的差异。
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贺武华教授以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学习为主题,旁征博引,独到地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对革命性影响,“教”、“育”、“学”的理论与行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何去何从?可谓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邵清主席针对两位学者对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自己对学术研究的见解。
茶歇过后,浙江音乐学院(筹)王旭青博士关于艺术人才培养的报告让在场师生耳目一新。她从钢琴人才培养中的“标准答案”、“唯技术论”、“功利性”问题出发,探讨了音乐的独特美学品格和人文现象,并以对音乐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作为结尾。教育学院温煦老师则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困境与出路问题,几组数据表明中国学生的体质堪忧,而且学生体质还面临着“形态在增长,机能在下降”的矛盾,报告还针对学生体质提升向学生、家长、社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提出意见建议。孩子的艺术涵养与体质发展是即将或者已经为人父母的青年教师十分关心的话题,因而这两个报告引起了在场热烈的讨论。报告结束后,叶映华、阎亚军、宋吉缮等老师还分别谈了此次研讨会的收获与体会。
袁清老师为研讨会做了总结,介绍了清源学社的缘起与主要活动,并热忱欢迎校内外青年教师多多参与相关活动和学社建设;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设计与成效,并鼓励青年教师多多利用交流平台,突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研究,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