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法治建设、生活方式与治理创新论坛”在杭州市香溢大酒店举办。本次论坛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是由浙江大学、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社等主办的2014“生活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第一分论坛,由浙江大学清源学社、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院校的法学专家和来自政府、法院、媒体等实务部门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生活方式与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地方实践。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部分硕博士生参与了此次论坛。
上午的论坛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夏立安教授主持,着重研讨近年来杭州各地涌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法治实践典型案例。首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院长叶青携朱学军、徐青霞两位“明星法官”参会,并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江干区人民法院在争创司法品牌,争做品质法官方面的成功探索。其次,来自余杭区司法局宣教科科长陈建六,深入交谈了浙江余杭“法治指数”的实践经验,并颇为自信地介绍了“法治指数”为余杭带来的现实意义与成效。再次,杭州市律师协会业务部主任沈海鸥,分享了自己作为杭州市律师进社区活动参与者的切身体会,以及他对杭州律师进社区模式的个性化理解。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王敏远教授和华东政法大学程金华教授分别就上述法治实践案例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读与点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此外,《法制日报》王春编辑与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政治处丁戎副主任等从各自视角出发,参与了讨论发言。
下午的论坛由浙江大学光华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清源学社社长胡铭教授主持,着重从学理上讨论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问题。在第一单元中,首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王敏远教授从涉法涉诉的视角,阐发了“让法治成为生活当中具有主宰性的方式”的观点。其次,华东政法大学程金华教授以司法改革为大背景,借助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司法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再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尤陈俊副教授则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就中国的法治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发表了新颖观点。随后,《中国社会科学》编审赵磊表达了对三位学者观点的赞赏,认为三位学者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与生活创新问题进行了立体化的思考。此外,赵磊编审表明了他对本轮司法改革“谨慎的乐观”态度,获得了在场与会专家、学者的普遍共鸣。
下午会议的第二个单元,首先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陈新宇副教授作了题为“认真对待传统法文化”的主题发展,并提醒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法文化切忌结论现行,应以客观的态度深入研究。其次,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铁初教授基于证据法历史视角,借助数个有趣的法律故事,介绍了古今证据法实践的共通之处。再次,国家法官学院郑未媚副教授探讨了司法改革大背景下,法官培训面临的挑战与改革走向。然后,胡铭教授结合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法治问题的决议,讨论了法治与文化、实践的关系,良法善治的要义以及法治人才培养等问题。在点评环节,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余军教授对四位学者的精彩发言逐一点评,余教授高度肯定了几位学者发言的价值,并就中国法治的历史传统和法官培训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外,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叶肖华副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郑磊副教授,陕西警官学院黄克勤主任等从各自的视角出发进行了讨论发言。
最后,本次论坛主持人胡铭教授做总结发言指出,此次圆桌会议精英荟萃,成果丰硕,相信定能对我国今后的法治理论与实践产生积极影响。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