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于心知,虚以待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13浏览次数:728

2015112日晚830分,第十二场秋冬学期系列读书会依旧在西3-214举行。读书会由哲学系何善蒙教授举办,参与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本场读书会阅读的内容为《庄子集注》第四篇《人间世》的部分内容,采取同学领读的方式。在阅读一遍原文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原文理解。庄子的《人间世》描绘世间的各种百态,通过寻常之事阐发道理,意蕴深远。一般来说,我们所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是诗心自用的状态,也就在人间世中孔子所说的大多政,法尔不谍,试图用反复冗杂的话语去陈述那个为“一”的道,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因此,庄子认为,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虚以待物,即他所谓的“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对此,有不少同学表示不理解“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这句话的含义。何老师向同学们解释道,“‘耳目内通,也就是将不依靠耳目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将视觉、听觉所得来的感官体验藏于心中,做到‘心斋外于心知,也就是不用‘心知的那种方式,因为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心知,都夹杂了自己的主观判断,是有所区分的,而不能够顺物之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篇中,庄子借孔子与其弟子颜回之间的对话向人们阐述相关道理。由此可见,起码在庄子那里,儒家与道家之间的关系并非像后人所想的那样,如此“水火不容”、针锋相对。无论是哪个学派,“道理”是可以相通的,到了思想的最高点所有的道都是“合一的。

一转眼,此次已是秋冬学期最后一次读书会了,感概于能够在偌大的校园,能有这一角静隅,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坚持在每周一的夜晚相聚在此,从经典中学会思考,从交流中收获感动。虽然秋冬学期的读书会已走向尾声,但那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象征着新的开始。朋友们,让我们春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