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沙龙
当前位置: 首页  青年学者沙龙  学社活动
古典文学专场讲座“从晚清稀见史料整理看近世文学的日常化”顺利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7 点击数:417
      2014年7月2日下午,“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之古典文学专场讲座“从晚清稀见史料整理看近世文学的日常化”,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咖啡馆顺利举行。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有人文学院的王德华、徐立望、吴铮强、黄杰、张凯、陈群元、咸晓婷等老师,以及人文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古籍所的同学们。

      沙龙伊始,主持人叶晔副教授向参加活动的师生们介绍了主讲人张剑先生。张剑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文学遗产》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及明清文学文献整理工作。新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他就是主编之一。这是国内首部由青年学者团队主持编纂的大型古籍整理丛书,充分展现了一代青年学者扎实从事基础性资料工作的勤奋精神,以及卓越的选择眼光和动手能力。

      接着,张剑老师结合晚清近代稀见史料的整理工作,详细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的工作流程及学术特质。他指出,人文学科的发展需要打破学科的壁垒,回归人的完整性,回应人文学科的内在要求。而新近整理出版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正是积极回应这一问题的一次努力。这部丛刊包含了近现代的私人日记、书信、笔记等众多文献形式,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这些非经典作品数目庞大,如何评价、如何多维度地进行研究,便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张老师特别举了近世诗歌这个例子,他指出宋代以后诗歌的日常生活化倾向与私域化现象愈发突出,诗人们越来越注意表现个人的东西,记录生活中的事件、事件和地点,回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宋代以后诗歌更注重表现个人的生命意识,这与“诗道高雅”的传统诗学精神颇多不同之处。

      在交流环节,在场的师生们纷纷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徐立望老师高度关注史料,就名人信札零星分布及整理的现况提出疑问;吴铮强老师以史料文献的整理为切入点,对文学界与史学界应如何交流互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凯老师指出民国以后地方报刊及副刊的勃兴之势不容忽视,建议丛刊可以尝试去整理地域文人发表在地方期刊报纸上的文章;陈群元老师则对如何评判近现代史人物的研究价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丛刊的择录标准提出了一些意见;王德华老师则从文献方面探讨了文学地域性的问题,并指出对文学日常生活化这一观念的溯源尤为关键。此外,在座师生们还探讨了如何定位和看待小人物作品的价值、如何在研究中更好地文史结合等问题。

      整场沙龙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在座师生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在张剑老师的引领下,老师们相互切磋,同学们认真领悟,既展望了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前景,又探讨了文史学科交叉互动的多维可能。增进了学科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规划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党月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