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形如之何?平者水停之盛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30浏览次数:1373

      2015年4月27日晚8点30分,第六场春夏学期系列读书会在西3-214举行。读书会由哲学系何善蒙教授举办,参与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本场读书会阅读的内容为《庄子集注》第五篇《德充符》的部分内容,采取同学领读的方式。在阅读一遍原文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原文理解。此篇中,仲尼与鲁哀公探讨了“德不形”的问题,仲尼是这样解释“德不形”的,他说:“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由此可知,仲尼并没有否认德的重要性,他所强调的则是“水平”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内保之而外不荡”。就此同学们进一步探讨,此中谈到的“水平”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流水奔腾的状态,还是指水缸中的水满而不溢的状态呢?何老师认为,解释为前者更为恰当,他觉得用大海作比喻就非常恰当,大海咆哮、自由不受拘束,但无形中却有所限制,其中的水流都朝着一个方向奔腾,相较于留于缸中的死水而言,这也是更为自然的状态。这样一来,所谓的“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庄子发现了语言的局限性,却又受于这种局限性的影响而迫于诉说,因此难免会有人认为庄子的文字过于玄妙,难以理解。而所谓的精读,并不是在看到这些似乎充满矛盾、难以说清的语言表达面前退而却步,而是要迎难而上、勇突高峰,在等到山顶后你才能惊奇地发现,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