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读书会  学社活动
动而常寂,虽撄而宁
来源:清源学社 发布时间:2015-06-30 点击数:999

2015629日晚830分,第十一场春夏学期系列读书会在西3-214举行。读书会由哲学系何善蒙教授举办,参与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本场读书会阅读的内容为《庄子集注》第六篇《大宗师》的部分内容,采取同学领读的方式。在阅读一遍原文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原文理解。此章中庄子讨论了关于“撄宁”的问题,庄子云:“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什么是撄宁呢?根据成玄英的疏我们可以得知,撄,扰动也。宁,寂静也。夫圣人慈惠,道济宁苍生,妙本无名,随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撄宁,也就是动而后静,静是它所呈现出的结果。对此,何老师补充道,“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庄子提出的这个撄宁的概念,不是说他只主张静,而全然否认了动,他所强调的状态是一种静中有动的动态平衡状态。正如他在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在道家那里,不是取消了生,也非取消死,没有否认将,也没有否认迎,既有毁,也有成,然而,庄子只是想说既然这些状态都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人们唯一可以改变的便是自己对于这些状态的态度,实现所谓的齐物。

从庄子关于撄宁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有趣的东西。首先,撄宁的提出恰恰是对于那种认为道家是出世的陈旧观念最好的批驳,主张和光同尘,动而常寂,这些都是对于人在现世中遇到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而它们的落脚点最终也都是在现世的。其次,我们也可以发现庄子的撄宁与佛家的部分观点有些类似,佛家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无疑与老庄所主张的道无处不在,要在尘世中实现和光同尘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