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读书会  学社活动
何适无道,盗亦有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2 点击数:423

      2015年12月14日晚8点30分,第十一场秋冬学期系列读书会在西3-214举行。读书会由哲学系何善蒙教授举办,参与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本场读书会阅读的内容为《庄子集注》第十篇《胠箧》的部分内容,采取同学领读的方式。在阅读一遍原文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原文理解。在此章中庄子讨论了至圣与大盗的关系。在此章中,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跖回答道:“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从跖的观点看,圣,勇,义,智,仁,这评价圣人的五个标准大盗也同时具备,于是最后便能得出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结果,即圣人和大盗是一样的,都是利天下少而害天下多的。在这里,庄子将至善的圣人与至恶的大盗放到同等的位置看待,并不是真想以此来说明“道无处不在”,而是像通过这种与我们通常思维的强烈对比,以此来展现出世俗价值的荒谬性。

      实际上,跖的话背后蕴含的是名与实的关系。庄子想要告诉我们,当道被冠以圣人之名,而在其规范下被确立出来时,会是很成问题的。因为当“盗”窃取“圣人之道”的名试图为其自身平反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将无力反驳,因为他们是在同一个“名”下讨论的,即便我们知道他们的实(本质)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庄子之所以会反对、批判儒家所推崇的名教方式,正是因为他认识到了“名”是可以不副“实”的这种不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