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上午,由浙江大学清源学社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讲座“作为传播对象的丝绸和丝绸之路的组织价值——穿越丝绸之路窥探从‘丝绸’到‘丝路学’之发展”,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主楼426举行。主讲人为法国勃垦法国勃艮第大学信息与传播科学荣誉教授,法国信息与传播科学研究学会前任主席(2014-2018),法国科学院科学及遗产委员会项目协调员Daniel Raichvarg,讲座由浙江大学清源学社副社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洪宇老师担任主持。
作为科学、旅游、环境、健康、文化和传播领域促进公共理解的国际专家,Raichvarg教授的学术生涯遍及研究、教育和培训。他致力于参与和推动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研究项目,并将人文社科和实验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文化及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产业公司的专业人员联系起来,共同推动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
在讲座环节,Raichvarg教授从“丝绸”切入,阐述了他所理解的2种“丝绸之路”的内涵。Raichvarg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丝绸”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条“丝绸之路”:从蚕的繁殖、饲养开始,到丝绸的编织、染色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到丝绸图案设计的不断升级,从“丝绸”发展至“丝绸产业”,“丝绸”的经济价值早已明确,但同时,Raichvarg教授还提到,当我们从产业经济角度理解“丝绸”时,还应当关注到“参与进丝绸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农民, 技术人员,科学家,艺术家等不同工种的协作”。他指出在这条“丝绸之路”上,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都参与了丝绸产业价值的增长,如距离长短、资源稀缺及运输风险等。在回溯了丝绸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作用的基础上,Raichvarg教授进一步提出了第二种“丝绸之路”的内涵:知识、文化等信息的传播及信息传播的载体。他认为“将丝绸和丝绸之路视为交流对象,它们会成为社会和文化联系的产生者,并创造和发展出组织价值”:丝绸本身极富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内涵,在古代,伴随着丝贸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丝绸之路”成为了社会交流和社会联系的通道;而在现代,除了有商人在文化、知识等信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更多的角色也参与到了“丝绸之路”的传播中,如有人建立了专门介绍丝绸及相关知识的网站;有以丝绸为主题的“丝绸儿童图书馆”,将丝绸用作道具来进行面向儿童的互动教学;有将丝绸作为互动展品的商业展览;有针对“丝绸设计与图案”进行创意工作的创意实验室;有专注于“丝绸”相关研究的学者等等,这些载体与角色都参与着现代“丝绸之路”发展进程的不断演进。
在讲座的最后,Raichvarg教授指出,在中国开启了“一带一路”政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我们应当更关注“丝绸在社会联系中产生的作用”,“丝绸之路”背后的文化、技术、科学内涵、“丝绸之路”本身的载体作用等待着进一步的挖掘和传播。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实践经历,Raichvarg教授提出了8个他认为可以对“丝绸之路”研究作进一步探索的领域,包括:文化地理,传播与创意城市,设计师与艺术家,工业与工业制品,跨文化与艺术创作,科学技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旅游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