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沙龙
当前位置: 首页  青年学者沙龙  学社活动
“表达的解放:数字时代的出版与文化生产”讲座顺利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06 点击数:289

114日下午,由清源学社和“文科+X”中心联合举办的清源学社青年学者沙龙活动系列讲座暨“文科+X”多学科交叉系列学术沙龙——“表达的解放:数字时代的出版与文化生产”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429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百人计划”研究员于文老师主讲。清源学社社长叶晔老师等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于文老师首先阐述了对于出版的两种认识论,即作为传播的出版和作为表达的出版,于文老师认为出版不是信息学中所谓的哑管道,一切出版行为都是在说话和叙事,出版即表达。随后,从语言学转向、书籍史研究及媒介研究等三方面进行了理论方面的论述。在语言学上,语言符号是人认识和把握现实的中介,人能把握到的现实就是语言符号带给人的现实。而在书籍史研究中,出版被视为意义空间的构造系统,是读者生成意义的群体社会机制,它是意义的生产。最后,从媒介研究层面而言,于文老师借用了波兹曼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传播的过程是一个意义生成而非信息传播的过程,它是一个共建的过程。



而在谈到数字时代的出版时,于文老师认为速度与规模的提升、技术的更迭改变了信息的呈现方式,互联网消解了印刷媒介塑造的单向性、疏离和超脱,它通过对所有感官的互联塑造了前所未有的表达结构与表达形式。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商更多成为平台,为内容的生产制定规则、进行动态把握。出版者通过代码权利来建构数字表达,通过项目管理来构建表达架构,出版者的开发设计决定了用户的表达尺度,即以何种形式来呈现表达。平台功能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用户表达的美感与效果。同时,出版和叙事本身融为一体,表现为数字叙事或者跨媒介叙事,以跨媒介互动性数据库属性为特征。最后,出版经营中的情感因素也从幕后走向台前,例如具有IP属性和粉丝效应的出版项目与品牌本身就是作品意义的一部分,出版者通过网络营销社群中的意义阐释来引导用户参与品牌意义的建构,进而创造读者心之所爱、情之所托的情感联结。

随后,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来听讲座的老师和学生们也积极向于文老师提问,进行了互动探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学习与思考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于文老师将丰富的案例穿插于出版理论之中,讲解清晰、生动有趣,参会师生都获益匪浅。两个小时的讲座充满了思维洞见,启发师生们关注数字出版背后的元媒介和元传播,并从意义生产的角度对出版和创作进行思考。


供稿:人文学院龙哲

摄影:人文学院李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