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学社“数字社科”系列活动之数字出版专场——“数字出版与媒介融合”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金依欣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次数:602

 

924日下午,浙江大学清源学社“数字社科”系列活动之数字出版专场暨数字出版与媒介融合讲座在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429室举行。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为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徐丽芳教授,与谈人为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金更达老师,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出版社专聘副总编辑、清源学社副社长陈洁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除了主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参加讲座之外,还有三联生活周刊尤帆编辑、上海理工大学丛挺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蒋三军老师等嘉宾。

讲座开始前,陈洁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缘起,谈到关注媒介融合视角对于数字出版研究的启发意义,同时提及设置此次与谈人的出发点。因为出版学研究的魅力在于,理论研究是关注当下生动的出版业,但以往两个领域的话语体系是不兼容的。举办此次活动的初心正是希望学界和业界在关注同样话题时能起到互相启发的效果。此次活动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是徐丽芳教授的讲座,第二环节是陈洁教授、金更达副社长的回应,第三环节是分别来自业界、学界的老师穿插共同讨论,第四个是互动环节。

徐丽芳老师主要围绕媒介的现在与未来展开“数字出版与媒介融合”的主题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永恒与日常之间的媒介,媒介融合与再分化和融合视域下的数字出版。首先,徐老师回归本义去探究了何为“媒介”,并对媒介的使用追溯本源,在其发展历程中,媒介主要呈现出了“分化—融合—再分化”的演化特征。随后,徐老师就作为复合嵌套系统的媒介展开了详细深入的阐释,生动分析了其各圈层之间的互动逻辑,并结合媒介的可供性,对媒介的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最后,谈及出版的未来趋势,徐老师认为,出版业的愿景是清晰的,那就是利用数字技术使数据、知识等出版内容像水一样无缝地进入人类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让用户毫不费力地取用内容,而至于其命名,则可能会在技术博弈、话语争夺等多因素的作用中有所变数。

在与谈环节,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金更达老师就媒介及媒介的分化融合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金老师认为媒介总体上可分为符号内容、载体、传播和转移四个部分。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单向性和不可回放,以及彼此之间表现符号和传播形式具有的差异性,它们原本的传播方式就决定了媒介分层分化的特性,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4G5G的出现,使媒介的分化又转向融合,这其中的关键要素是媒介的“有效性”,即媒介的可供性。结合出版社实践层面,金老师还强调内容形式要更好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把内容打造成符合媒介特性的产品。

 

最后,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在场师生积极分享了听讲后的个人感想,并与徐丽芳教授就出版的本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出版受众群体是否具备稳定性特征、文学期刊与新媒体如何更好融合、平台经济下出版企业如何更好参与平台搭建与竞争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在场听众都备受启发,获益匪浅,希望本次活动能是学界和业界有益联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