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社活动
清源学社“数字社科”系列活动之数字传媒专场——“智能手机成瘾跨学科对谈:媒介·行为·神经影像”讲座顺利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4 点击数:100

20211217日下午,浙江大学清源学社“数字社科”系列活动之数字传媒专场——“智能手机成瘾跨学科对谈:媒介·行为·神经影像”讲座在腾讯线上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与谈嘉宾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黄清老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胡玉正老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张宁老师,黄清老师主持本次对谈。除了浙大师生外,还有来自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100余位师生参与本次对谈。

在与谈环节,三位对谈人分别从媒介使用、行为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手机成瘾的概念界定和现状趋势。黄清以中老年人的短视频成瘾为例,指出成瘾症状包括长时间使用、戒断失败、身心方面的负面后果等。胡玉正认为,如果个体自知某一行为的负面效果,但仍强迫性执行时,就会成瘾。而张宁主要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讲述了成瘾这一概念,指出智能手机成瘾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强迫行为、耐受性、退缩和功能障碍,并引用疫情时期的手机使用情况来进行说明。随后,三位老师也就手机成瘾的测量、量表设计、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在对谈环节,三位老师就智能手机成瘾机制展开了分享。胡玉正主要围绕智能手机成瘾的神经科学研究,谈及成瘾行为与决策行为的关联。他提出,对短期奖励的频繁选择是导致成瘾行为的风险因素,应当从脑、心理、行为三个视角理解成瘾现象,关注其中的奖赏机制和决策偏好等。胡玉正还结合抖音使用成瘾的研究案例,详细阐释了行为成瘾的研究机制。

张宁主要围绕行为科学的角度,分享了激励敏感化理论、病理性网络使用、补偿满足理论、网络成瘾的ACE模型、网络成瘾的阶段模型、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决策的双系统模型等理论,解读了智能手机成瘾的内部机制和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通过全面系统的说明,张宁为在座师生阐释了行为科学面向的手机成瘾机制。

黄清则基于补偿性的媒介使用视角,简要介绍了中年人短视频APP的成瘾现象,指出压力、使用时长和心流体验是引发中年人短视频成瘾的主要因素,而补偿性使用是主要的解释机制,并据此提出了设置短视频平台保护模式等干预建议。


最后,在互动环节,针对观众们提出的问题,三位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智能手机成瘾跨学科对谈:媒介·行为·神经影像”座谈会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