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浙江大学清源学社“领航”系列活动名家专题分享会在紫金港校区“中西书屋·大众书局”浙大校园书店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图书馆馆长、未来哲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周兴为主讲嘉宾,聚焦“姿态与方法——关于数字技术时代的人文学术”做专题分享。
活动由清源学社社长、哲学学院教授林玮主持,三十余位来自不同文科院系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数字技术时代人文学术的发展。
林玮社长介绍了孙周兴教授的学术历程,提出他早年关于德国哲学的译介滋养了几代学者,并对孙周兴教授受邀主讲本次报告会表示感谢,对各位与会师生表示欢迎。他强调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文学术的研究需要不断更新视野、保持思考。
孙周兴教授从数字文明论、姿态与立场、方法与策略三个方面展开他的分享,开宗明义地提出“世界已经面目全非,许多事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他介绍了当今世界进入“数字文明”之后发生的五大变化,提出“数字存在”的概念,认为数据主义是科学乐观主义的极端化,导致了人文主义的衰落;他提出从记忆到预感,是自然人类文明向技术人类文明的精神调性之变,并向我们介绍“面向事实本身”、处境性与多元性的概念;最后他从直观性现象学、二重性阐释学、观念性艺术论出发,提出解决当代和未来人文学困境的方法与策略。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与孙周兴教授就科技发展对人文主义的冲击、科学乐观主义、尼采与超人哲学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孙周兴教授一一回应解答了大家的困惑。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本次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此次讲座,师生们对数字技术时代下人文学术该何去何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孙周兴教授的分享不仅为师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想碰撞,也为浙江大学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