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清源学社“健行”系列活动:践之履,海之南

发布者:吴添慧发布时间:2025-11-04浏览次数:11

20251023日至25,浙江大学清源学社“健行”系列活动由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彦和清源学社社长林玮带队,赴海南省海口市开展调研,深入走访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参观学习,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互鉴。

海南省地处祖国最南端,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战略连接点,是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目前,全省正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情况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科学谋划封关前后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浙江省设有四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和海南自贸港一样,都是高能级开放平台,代表着制度的优势和机遇。


海南师范大学:琼岛名校的师资摇篮

10月24日上午,浙江大学清源学社调研组一行到访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海南省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它正式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与共和国同岁的琼岛名校。学校坚持突出教师教育主业,努力打造26个一流师范专业,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小学卓越乡村教师1000余名;实施“国培”“省培”项目,累计为海南培训师资超12.5万人次。学校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级社科平台5个,院士创新平台21个。近五年,获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超60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超百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贝勒龟类保护国际奖1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2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海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院长罗璠介绍了学校人文社科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双方重点围绕科研平台和智库建设、成果认定、学科发展、青年文科教师成长以及人文社科管理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此外,清源学社一行还参观了海南师范大学自筹基金兴建海南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该馆由生物多样性展厅、人·社会·自然展厅、海兽多样性展厅、演播厅和动植物标本贮藏室等组成,库房面积600平方米,收藏标本2万余件,是海南省第一个融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是海南省系统、持久、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公众环保意识教育的基地。


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

    10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清源学社一行来到海南大学人文社科处开展调研座谈。海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海南省“部省合建”高校。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殷殷嘱托“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海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前身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原海南大学于1983年在海甸荒滩上艰苦起家,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的学科专业体系。2007年,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原海南大学合并成立新海南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当前,海南大学以当好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后备队”为发展目标,以“支撑引领、特色取胜,高位嫁接、开放创新”为发展理念,以“完全学分制、协同创新中心、书院制”三大改革为战略路径,扎根海南大地,奋力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双一流”大学。

 海南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胡景卫详细介绍了海南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双方参会人员就学校文科发展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布局、文科青年人才成长、校际合作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会后,清源学社一行还参观了新建的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这是海南大学为整合校内外生命与健康、生态文明、文化旅游、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等领域研究力量而建设的综合性科研平台。中心以项目为纽带,以创新团队建设和重大科研设施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打破学科壁垒,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搭建国家级平台、谋划重大项目、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中心、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

本次活动为清源学社的青年教师们搭建了与兄弟院校交流互鉴的桥梁,有效促进我校与海南省当地高校的学术联系。未来,学社将持续通过“领航”“青帆”“健行”等品牌活动,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坚实支持,构筑充满活力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