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浙博之江馆区——“文科+X”中心参观浙江省博物馆
为了深入了解浙江的文化历史、激发跨学科学习兴趣、提升学术交流与合作,2023年9月15日下午,浙江大学“文科+X”中心师生参观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展开了一次富有文化内涵的参观之旅。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位于杭州之江文化中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展陈面积32012平方米,建筑高度59.9米,是之江文化中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建筑,也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文化空间。之江新馆展览策划以“思想高度、学术深度、人文温度”为原则,构建了“159”多样化的展览体系。5个浙江文化专题陈列,从青瓷文化、海洋文化、宋韵文化、书画文脉和名人文化出发,解码浙江独特的文化基因;9个功能拓展和体验陈列,既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又兼备科技感和体验感。
首先走进通史陈列馆。“浙江一万年”通史陈列,用考古成果和文物构建浙江宏大的历史,突出浙江历史的高光亮点,以及稻作、丝绸、瓷器等的起源,体现浙江人文和科技发展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在展厅,师生们目睹了令人惊叹的“之”字型浮雕墙,展现出古今浙江从长兴七里亭遗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变迁。
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钱塘江南北的遗址一览无余:上山遗址保留着最早的稻米、彩陶和曲酒等珍贵考古证据;井头山遗址则呈现了浙江丰富的海洋文化,展示了来自余姚的贝壳等物品;河姆渡遗址展示了稻作文明,其中的猪纹方形陶钵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猪打滚和下雨之间的关联的思考;而良渚遗址中作为镇馆之宝的玉琮王则生动诠释了古代城市的兴起,以及王权和国家的出现。
第二个板块师生们穿越了古越春秋时期、夏商周时代的浙江历史。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将青铜用于武器制造,而将祭祀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青铜器转向了陶瓷材质的应用。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正是这一特点的印证。剑脊与剑从不同材质的合金、剑身表面装饰精美的几何形暗纹和剑首同心圆蕴含了越国匠师们不凡的铸造技术。
在博物馆四楼的富春山居馆,师生们沉浸在山水之间,欣赏着《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以及以此为主题的各类人文数字陈列品,领略到浙江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
这次参观活动不仅让浙江大学“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的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浙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激发了对多领域交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