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沙龙

“文科+X”中心第十二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8日   |   来源:浙江大学“文科+X”中心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   |   发布人:陈璐馨


2024315日下午,第十二期文科+X”多学科交叉学术沙龙于成均苑3711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教育学院教授温煦老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萃老师、教育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高莹老师和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蒋卓人老师作为点评专家,与众多博士研究生共同探讨近期学术进展和成果,旨在通过多学科交流启迪思维,拓宽研究视野,提升学术水平。


中心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轶凡作了题为从直接测热法到计算机视觉技术: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测量的历史与未来的报告以及关于该研究的最新进展。王轶凡同学系统回顾了身体活动能耗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各类能耗测量方法,并重点介绍了计算机视觉估算人体能耗的新技术,以及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能耗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王轶凡指出,尽管能耗测量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在测量精度、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智能化、无接触测量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同时,她还分享了课题组在基于人体骨架模型的计算机视觉估测能耗、基于运动学模型的多人能耗测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运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王轶凡同学作报告


在专家点评环节,蒋卓人老师首先肯定了选题的研究价值,并建议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深化对真实世界规律的研究。他认为,通过整合更多维度的数据并构建更复杂的模型,该研究有望在国际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高莹老师则针对王轶凡的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她对某一主线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如表面肌电和加速度估测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黄萃教授提问了研究的创新点,并强调在确定研究创新点时应注重多重考虑,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研究领域“少”的局限。温煦教授作为王轶凡同学的主导师,谈到研究进展中的机遇和挑战,包括是深入挖掘单一方法还是多元方式,并再次强调了交叉学科研究在推动学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温煦老师点评

高莹老师点评

中心2020级博士研究生林田谦谨作了题为像人类一样感知:异构图中的结构因果模型学习的报告。他创新性地引入HG-SCM模型,通过模拟人类感知和决策过程,显著提升了异构图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林田谦谨同学的研究在真实数据集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和显著的可解释性,为需要高度透明度和可信度的特殊应用场景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他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了机器学习如何自动发现因果关系,并认为这种模型预测具有科学性,能够辅助人类进行决策。

林田谦谨同学作报告


林田谦谨同学的展示引起了点评专家的浓厚兴趣。蒋卓人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其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他认为,在真实场景的深度学习中排除虚假的相关性是该研究的一大亮点,而针对网络结构的预测则具有解决大量问题的潜力。高莹老师对研究标题的吸引力以及研究从模拟到真实世界的“接地气”的转变表示赞赏,并就因果推断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深入的问题。黄萃教授强调了方法的创新迭代和优化以及网络化建模思维的重要性,并建议在不同数据集上进一步推进研究以验证其普适性。温煦教授则探讨了因果推断所需的数据类型,并认为该研究具有改变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巨大潜力。

黄萃老师点评

蒋卓人老师点评


本次学术沙龙持续近两个小时,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充分的学术养分与知识增量,更在跨学科背景下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研究探讨。

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为文科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学术研究的交叉、创新、融合和互鉴。

 

/任泽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