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讲论现场
讲论现场

斎藤明:佛教的“缘起”与“空”

日期: 2015-11-06 访问次数: 345

2015年10月29日晚,“浙大东方论坛”第179期学术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138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人文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何欢欢主持讲座,著名佛教学者东京大学斎藤明(Saito Akira)教授作了题为“佛教的缘起与空”的精彩演讲。

一、早期佛教的“缘起”理论:一切依缘而起

斎藤明教授首先简要解释了早期佛教的缘起学说及其相关思想。佛陀在菩提树下冥思痛苦的根源,觉悟了“缘起”的道理。众生由贪、嗔、痴三惑产生业,由业产生苦,故流转于无尽的轮回。同时,由对贪、嗔、痴的抑制而净业,远离痛苦进入还灭门。这一过程可用“十二支缘起”理论来具体展现:无名、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此外,与缘起说密切相关的理论还有:四谛、八正道、苦乐中道、有无中道、三学等。

二、龙树对“缘起”的解释:“缘起”即“空”

以早期佛教的缘起理论为知识背景,斎藤明教授随后阐述了龙树的“缘起”思想。在主著《中论》中,龙树引用了一部早期佛教经典,即《化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中论·观有无品》)。龙树用“空”取代解释了“缘起”,用“空”表述了佛陀世尊不欲言说的这种甚深微妙法门——“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中论·观四谛品》)。龙树的“缘起”与“空”思想最集中体现在著名的“三是偈”中——“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观四谛品》)。

三、龙树的“空”思想

围绕龙树的《中论》等著作,斎藤明教授指出:“空”本身相当于“真实”(tattva),一切皆依缘而起、因功能而获假名施设。万法自性皆空,但“空”这个词被龙树用来指示胜义与涅槃,被用来让人们理解“真实”,因为人们很容易误解事物具有自性,并由此产生烦恼的根源——戏论。宣扬“空”的教义不仅批判了说一切有部等小乘佛教对“法”的繁复解释,同时也是为了破除日常生活中的戏论烦恼,揭示证得解脱的正道。

                                                                                                      (文/何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