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第185讲——李四龙:中国佛教的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之一?在异族执政的十六国、北朝时期,佛教超越了传统“夷夏论”的局限,成为化解民族矛盾的精神桥梁;同时,佛教给中国文化输入了玄远的哲学问题、精致的辩论技巧、异域的生活方式,融入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世界,逐渐下潜到民间社会,最终形成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与佛家治心的三教互补格局。中国文化,因此在这样的文明交流互鉴中得以延续、丰富与发展。
主讲人:李四龙 教授
主持人:何欢欢 研究员
时间:2016年3月28日(周一)晚7:0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138报告厅
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协办:浙江大学哲学系
主讲人简介:
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研究中国佛教史与佛教哲学,迄今出版《天台智者研究》、《欧美佛教学术史》、《美国佛教》、《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等六部专著,主编《思想的历程》等九部论著,译有《佛教征服中国》,主编《人文宗教研究》(已出版六辑),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主持人简介:
何欢欢,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东京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哈佛大学南亚学系合作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梵文与佛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