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名师文萃
名师文萃

马斯金: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日期: 2016-09-22 访问次数: 452

 

埃里克·马斯金 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剑桥大学博士后,曾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1985重返哈佛大学,现为哈佛大学Adams学院教授。与莱昂尼德·赫维奇和罗杰·迈尔森同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此外,他在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经济学等其它经济领域也做出了很大成就。

 

一、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全球化的日益升级相关

今天下午我想跟各位探讨的主题,不仅是中国关注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话题。那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甚至其他的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指出的一点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全球化的日益升级相关,在过去的20、30年中,我们的全球化在世界各地都日益增强,这意味着我们各国之间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但同时也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也已经国际化了。

商品生产的过程是跨国进行的,所以商品的生产不仅在一个国家进行,也可以是多个国家进行的,所以商品生产是跨境的。这由很多原因造成。首先,是成本的下降,尤其通信成本的下降;其次,消除了很多的贸易壁垒,像我们的关税下降,我们达成了很多贸易协定……我们目睹了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产生了很多的预期。

首先,支持全球化的人说,全球化会给穷国带来繁荣和昌盛,而这样一种预期应该说已经产生了,已经成为了现实。30年前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现在中国不再贫穷,为什么中国在过去30年表现这么好呢?就是因为全球化。

同时,中国、印度从全球化当中深受其益。中国和印度已经意识到全球化有多么的重要。还有一种预期也是全球化的支持者提出的,那就是新兴经济体的贫富差距是可以缩小的。我指的贫富差距就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预期目前尚未成为现实。其实在一些国家中,中国、印度是最佳的实例,在这些国家,贫富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有所扩大。

现在很多新闻报道都有关于贫富差距。在美国,人们在谈论贫富差距;在欧洲,人们也在谈论贫富差距。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贫富差距,我并不是想要指出美国和欧洲等等这些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

 

二、关注贫富差距的实际意义是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你或许会说,我们为什么要去关注贫富差距呢?为什么贫富差距问题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呢?我觉得关注贫富差距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道义上的原因,我们相信人人平等,我们相信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所以在富国如果有贫富差距其实是违反了我们的道义原则;第二,即使我们不接受这种平均主义的观点,我们或许会认为我们需要消除贫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减贫是与缩小贫富差距紧密相关的,如果我们想要减贫和让穷人尽量的接近富人,那么我们显然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还有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原因,就是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大家都知道,那些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国家往往政局都不稳定,所以我们的高层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贫富差距问题,确保政治的稳定性。

 

三、以比较优势理论而言,穷国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是一个意外

我是一名经济学家,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也都是经济学者,或者对经济学感兴趣,你或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穷国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是不是一个意外的情况?从经典的经济学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意外。

因为贫富差距的扩大其实是与经济学最古老的一个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关。这个理论可以追溯到两百年前,追溯到19世纪,能够成功解释过去两百年当中的国际贸易问题。没错,它确实预测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能够缩小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贫富差距。所以,这存在一个矛盾。

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我们看到的现实与之相矛盾。这一理论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花点时间去研究或者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拥有了比较优势,我们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比较优势理论基于一种思考,为什么各国之间需要进行贸易?其原因是,各国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即对生产的投入,有的国家在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方面非常有优势,其他国家在人力资本方面,在高技能的劳动者方面资源非常丰富,今天我主要关注人力资本这个生产要素。

因为关注的是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问题,所以主要把劳动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技能劳动者,还有一类是低技能劳动者。为理解全球化这一事实,我建议与富国比较,那些拥有大量高技能劳动者的国家。在穷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为什么富国会更富?这是因为与穷国相比,他们拥有的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比例更高,那么富国就有一个比较优势,尤其是他们在生产需要更高技能劳动者的商品时就拥有比较优势。比如说生产电脑软件,需要的是软件工程师,而并不需要太多的低技能劳动者;穷国也拥有比较优势,在生产技能并不那么重要的商品的时候,比如说像农产品,像大米,大米就属于这类无须太多技能的商品。

 

四、全球化前后,富国和穷国不同技能劳动者之间产生的收入变化

要理解全球化对生产的影响,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全球化之前和之后,富国和穷国的生产模式,以及其间存在的差距。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他们存在的差距与全球化密不可分。我们首先看一下全球化之前贸易的情况。

在全球化之前,软件和大米在富国都是需要生产的,因为富国的消费者他都需要这两种商品,所以富国会生产软件和大米,穷国也会生产软件和大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穷国生产软件,其实对于本国劳动力的使用是非常低效的,因为这些劳动者更适合于生产大米。大部分穷国低技能劳动者都深受穷国软件生产的害处,因为软件生产不需要太多的低技能劳动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穷国生产软件,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却下降了,那就意味着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就有下行的压力;而高技能劳动者会从中受益。如果穷国生产软件,软件生产在穷国有很高的需求,所以在全球化之前,高技能劳动者在穷国会表现得非常好,因为对他们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会比较多,而对低技能劳动者产品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在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贸易大门敞开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现在富国不需要继续生产大米,他们可以专门生产软件,而去穷国进口大米;而穷国不需要生产软件,他们可以专门去生产大米,而从富国进口软件。所以,穷国现在会生产更多的大米,而软件生产则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这样就会增加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因为他们需要生产大量的大米;同时,也会减少对于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因为在大米生产过程当中不需要那么多高技能劳动者。这意味着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会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则会下降,从而意味着在穷国贫富差距会缩小。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世纪初,全球化能缩小穷国的贫富差距。

 

五、比较理论存在缺陷,它无法充分说明最近一次的全球化浪潮

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优势理论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现在的时代并不是唯一的全球化的时代,历史上有过几次全球化,尤其是在19世纪下半叶,我们有过一次全球化。那时,欧洲和北美之间的贸易量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运输成本的降低,那时候欧洲拥有大量低技能劳动者,而美国在高技能劳动者方面非常丰富。

所以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量大量增加,在欧洲贫富差距缩小了,因为欧洲相比之下是穷国,正如比较优势理论所预测的那样——两个国家之间差距越大,不同技能劳动者之间的比例差异越大,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也会越大,贫富差距也会渐趋缩小。所以在前几次的全球化时代,比较优势理论非常成功。

但是在最近的这次全球化浪潮当中,比较理论没能解释事实现象。我们看一下马拉维的情况。马拉维是非洲国家,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它与富有的工业化国家的贸易量相对较小,没能够符合比较优势理论;而且比较优势理论预测在穷国贫富差距会缩小,而在最近一次全球化当中,也没有成为现实。这就意味着比较理论它自身是存在缺点的,它无法充分说明最近一次的全球化浪潮。

所以我与其他经济学家合作,开发了一个替代理论,或者说补充理论。

 

六、富国和穷国之间不同技能等级的劳动者的匹配,决定了他们的产出

现在的全球化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呢?举个例子比如电脑。电脑是通过全球合作来生产的,它在美国设计,在欧洲进行程序化,然后在中国组装,整个生产过程是国际化的。这是我们认识替代理论的一个前提。

其次,我们不仅仅是注重两个技能等级,而假设有很多技能等级。为了今天讨论方便,我们只假设有四个等级的技能,A级、B级、C级、D级技能;也只限于两个国家,一个富国,一个穷国。富国的劳动者掌握比较高级的技能,A级和B级劳动者,而穷国有C级和D级劳动者。他们的技术等级比较低,富国比较高一些。

根据替代理论,不同等级劳动者的收入要根据他们的技能与在生产过程中的合作。在生产过程中,他们有不同的任务。为简化今天的讨论,我们假设有两种任务,一个是管理性的工作。这对技能等级非常敏感,做这个等级工作的人,他的技能要比较高;另一个是从属性的任务。对技能不是那么敏感,对做这个工作的人技能要求不一定很高。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的产出是由管理人员和从属人员之间的匹配进行的,要看这两种人员的技能等级有多高。

我假设有这样一个方程式,可以确定我们的产出是多少。我们的产出是M的平方乘以S,M是管理者的技能等级,S就是从属人员的技能等级。管理人员的技能等级要平方,意思是要强调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与他更相关。比如说管理人员他的技能等级是4,从属人员是3,整体产出就是4的平方乘3,等于48。

 

七、不同技能等级的劳动者,是交叉匹配效果更好还是同质匹配更好,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能等级

但是,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匹配有不同的方式,在一个公司里可以进行不同的匹配。我们举个例子,我们有一系列工作人员,两个三级工作人员和两个四级劳动者;有两种不同的匹配方式,可以一个四级劳动者和一个三级劳动者匹配,另外一个四级劳动者和三级劳动者匹配,我们让他们交叉匹配。因为在一个公司当中有不同技能等级的工作一起合作,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匹配。用交叉匹配的方式,总的产出就是4的平方乘3,加4的平方乘3等于96。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四级劳动者跟四级劳动者匹配,然后两个三级劳动者自行匹配,这样我们总体的产出是4的平方乘以4,加3的平方乘以3,等于91。所以交叉匹配得到的产出是96,而同质匹配是91。91比96要小,我们看到交叉匹配更好,因为产出更多。

如果我们改换工作人员的配比,假设有两个二级劳动者、两个四级劳动者,没有三级劳动者。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四级劳动者和二级劳动者匹配,另外一个四级劳动者也和二级劳动者匹配,总产出是64;如果四级劳动者和四级劳动者匹配,二级劳动者和二级劳动者匹配,这样总体产出是72。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案例里,交叉匹配更好;但第二个例子中同质匹配产出更高。可见这样的匹配很依赖于劳动者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级别。

最近,关于劳动者的匹配,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想法,第一,因为管理性和从属性的这两种工作,对于技术的依赖并不是一样的,管理性工作对技术依赖更高,应该交叉匹配,让高级管理人员和低级从属性人员进行匹配;第二,如果公司内部人员之间技术等级相差过大,比如管理者技术等级很高,而从属人员技术等级太低,这样就会浪费管理人员的高级技能,他们交叉匹配以后,产出就会比较低。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更多地建议同质匹配。

最后的匹配方式其实是一种平衡,在这两种方案之间进行选择。关键是看技能等级之间相差有多远。

 

八、全球化之后,穷国的高技能劳动者可以通过与富国更高级别的劳动者的交叉匹配,提高收入;而低技能劳动者只能同质匹配,造成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我们还是看两个关系。我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假设的实验,比较一下富国和穷国,他们的生产模式在全球化之前和全球化之后的情况有什么差异。

全球化在这个理论当中主要是指国际化生产。在全球化之前,我们假设没有国际协作产出,这意味着富国是A级劳动者和B级劳动者进行交叉匹配,穷国则是C级劳动者和D级别劳动者进行交叉匹配;而当他们开放了自己的大门进行国际化生产的时候,穷国的高级劳动者,在高级贸易展开之后,和富国的C级劳动者进行匹配,D级则只能自己在一起匹配。

这样一种变化对于我们认识贫富差距有什么影响呢?在全球化之前,D级劳动者是穷国里最低级别的劳动者,会和本国C级劳动者进行匹配。但如果大家有机会和更高级别的人一起工作的话,其实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因为他会增加自己的劳动效率。

所以在全球化之前,D级劳动者和C级劳动者进行交叉匹配,这样D级劳动者可以得到很多的利益,和高一级别的劳动者进行合作,他们的生产效率会更高,他们的工资也会因为和C级别劳动者之间的交叉匹配而得到提高。但在全球化之后,本国内的D级劳动者只能进行同质匹配,因为C级劳动者已经和富国的高级劳动者进行匹配了,所以全球化的结果是,D级劳动者的工资或者和以前一样,或者是降低。

而C级劳动者有了新的工作机会,他们现在有机会和其他国家的B级劳动者一起匹配,就像那些组装电脑的人员,他们现在可以和富国的电脑工程师,欧洲或者美国的劳动者一起合作,所以C级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他的工资也会升高。这样一来C级和D级劳动者之间的贫富差距就更大了。所以在这些新兴经济体当中,我们的贫富差距由于全球化越来越大了。

这就是我提出的替代理论的关键想法。

 

九、减少贫富差距的一个关键,是提高穷国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我要跳过一些数学的理论,然后看一下它在政策上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如果严肃考虑这个问题,作为政策建议,我们不应该停止全球化,因为全球化是使穷国能够得到繁荣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要做的其实不是阻止全球化,而是提高我们D级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这是我们减少贫富差距的一个关键,要提高穷国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对他们的技术水平进行培训。这个投入很大。显然D级别劳动者不可能自己来完成,他们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我们也不能期望生产商来支付劳动者培训的费用。这个提升劳动者技能的事情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发生,必须要有第三方进行投资,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国际机构,甚至可以是私人基金会。贫富差距不是我们什么都不做,让市场来操作,然后就可以自动缩小的。要缩小贫富差距,我们需要对低级劳动者进行投资。我们绝对不能停止全球化,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我们应该投资低技能劳动者,使他们接受更多教育,让他们受益。

 

(蔡冬珍 俞建青 张正荣 刘素萍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