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讲论现场
讲论现场

沈辰:传统与时尚——跨文化视角下再释西汉时期“玉璧”和“龙”

日期: 2016-10-18 访问次数: 36

2016年10月9日晚,“浙大东方论坛”第193讲在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138报告厅顺利举行。加籍华裔考古学家、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与东亚学系沈辰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传统与时尚:跨文化视角下再释西汉时期‘玉璧’和‘龙’”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知名学者、老师与同学,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虹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沈教授首先指出考古学家在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进行考古材料的阐释时,可能会出现过度解释的现象。他将人类学研究中的“本位观”、“客位观”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借鉴到考古学研究中,认为在进行器物的功能和涵义解读时,可以从过去、当时、当下和未来不同的时间维度出发。

沈辰教授以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形彩绘帛画为引,从帛画上的“双龙穿璧”图案出发,结合三件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三件中国文物,通过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西汉时期文物中出现的“玉璧”和“龙”在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涵义和功能进行了全新的探讨。通过对吴大澂旧藏良渚玉璧、西汉“武士御龙”画像砖和东汉璧形鎏金铜牌棺饰的介绍,沈教授阐述了中西方古代文化中“龙”涵义的差异,以及玉璧在经历数千年直至汉代时其含义和功能的继承与改变,提出过分强调玉璧和龙纹的庄严和神圣,则会忽略当时的一种潮流风尚。马王堆“T”形帛画上的图像可能并不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而是一种带有传统印记的时尚,我们在进行考古学研究时,应当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以求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社会,让传统与时尚更好地结合。

在座的师生都深深感受到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魅力,并且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就玉璧和龙纹的含义和功能、考古材料的解释、博物馆的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精彩纷呈,颇具启发性,例如缪哲老师就从汉代的宫廷建筑角度出发解释玉璧的功能。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文/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