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讲论现场
讲论现场

吕大年: 犹太人在美国高校:1920—1960

日期: 2016-11-08 访问次数: 97

2016年11月3日晚,“浙大东方论坛”第195讲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举行。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吕大年做报告,题为《犹太人在美国高校:1920-1960》。

报告介绍的是美国学者Stephen Steinberg的社会学研究。吕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问题的背景: 根据史料,20世纪初,随着大规模的移民潮流,美国东部各个大学的犹太学生占比急剧升高。一些私立大学曾经暗中、甚至公开采取措施,限制犹太学生的数量。而20世纪后半期的统计资料显示,犹太人在美国高校教师中的占比,远远高出犹太人在美国总人口里的占比。犹太人口里的大学毕业生占比,也远高于美国总人口里的大学毕业生占比。由此可知,犹太移民较之其他移民族群更早、更好地利用了美国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

犹太移民并不比其他的移民富裕,他们何以能够如此?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以为,原因在于犹太种族天生优秀。有人以为,犹太民族的文化传统跟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标准一致或者接近。还有人以为,犹太移民先前在俄罗斯和东欧就一贯重视教育。

Steinberg根据20世纪初美国国会移民委员会和美国劳工局的统计数据,提出自己的解释:犹太移民在原住地绝大多数是城市居民,绝大多数从事工商业,而且很多人有裁剪和缝纫的技能。这些特点使得犹太移民快速而且顺利地在美国城市的工商业劳动市场就业,进而创业。就业创业的成功,使得犹太移民的子女不必辍学,而且使得他们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在移民委员会和劳工局的数据之外,Steinberg又利用1969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的大规模调查的结果,证明在高校任教的犹太人,极少出身于劳工家庭,而大多出身于小业主家庭。

最后,吕老师表示,之所以重点报告了Stephen Steinberg关于美国高校里犹太人问题的研究,是因为其看待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对自己深有启发:“某个社会中的某一个群体,来自同一个地方,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传统,如果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突出、地位突出,大家在解释的时候,往往到历史和文化传统里去找原因,而忽视这个群体在当下的现实生活里的共同经历和共同条件。历史和传统是过去的事,无可改变也无可替代,因而他们的突出表现和突出地位也被说成是一家独有,他人所不能为。可是,如果我们考虑这个群体在现实生活里的经历,以及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我们就会看到,历史和传统所起的作用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大,而有突出表现的那个群体跟其他的群体也没有根本区别。”

(文/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