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讲座  讲座报道
讲座报道

沈满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日期: 2017-11-27 访问次数: 281

20171124日,浙大东方论坛”学术讲座第213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23报告厅举行。宁波大学校长、浙江省生态经济促进会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沈满洪教授作了题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的学术报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方恺担任主持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韩红云担任点评人。政府管理系主任王诗宗教授、沈永东研究员、周云亨副研究员等师生出席了本次讲座。

沈满洪教授从五个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进行了探讨。首先,沈教授通过微笑曲线”、“资源依赖性倒U形曲线等四条曲线生动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矛盾,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高层次需要与低层次需要并存的特殊阶段,既要满足一口水(水环境)、一口气(气环境)、一口饭(土环境)的生态环境安全需要,又要满足生态审美享乐需要。

接着,基于对现实矛盾的准确判断,沈教授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概括为“美丽中国”的总目标和“七化战略”的分目标。沈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科研与实践经验,以皖浙新安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案例为素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理论内涵。

随后,沈教授围绕本次讲座的核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改革展开论述。在对“体制”、“机制”和“制度”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沈教授形象地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体制问题归结为“体制摇摆”、多龙治水”、“条块分割”、“单打一决策”等问题,并针对每一项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以运动员”与“裁判员”合一的问题为例,沈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管得好不好,不能由管理者自己说了算。应建立第三方监测体制,改变目前环保部门既负责环境治理,又负责环境监测的局面。

接着,沈教授引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机制创新问题,指出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机制失灵、社会机制失灵现象在我国并存,且三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制衡。沈教授对每一种失灵现象进行了解读。比如,在谈到市场失灵时,沈教授以杀虫剂DDT的功与过为例,生动诠释了环境主体的有限理性、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属性。沈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唯GDP到划一的绿色GDP,再到差别化的绿色GDP,最终到居民幸福指数的政绩考核机制改革“三步走”方案,强调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最后,沈教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优化进行了探讨。他以水权与水资源税的利弊权衡为例,指出各利益相关方对于替代性的制度选择存在不同偏好。沈教授继而论证了互补性制度进行耦合强化的必要性,提出在缺水区域实行双总量控制、双有偿使用与双交易制度的耦合,在富水区域则实行生态补偿与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耦合。(文/方恺、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