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论坛通告
论坛通告

“浙大东方论坛·典学堂”第八堂——马戎: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日期: 2019-05-08 访问次数: 334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社会组织基础,是古今文明、中西文明融合的结果。本讲座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性质与特征出发,回顾千百年来中国走过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时间:2019年5月9/16/30日、6月3日

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

主讲人: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梁永佳,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图书馆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主讲人简介:

马戎,1950年生,1987年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中国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等、贫困问题等。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民族与社会发展》、《社会学的应用研究》、《民族社会学》、《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中国民族史与中华共同文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民族交往》、《中国民族关系现状与前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关系》、《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等。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

时间:2019年5月9日(周四)19:00

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

内容简介:研究中国历史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性质与特征的思考,正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历史各时期的“中国”,并在近代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演化成今天的“中国”。几千年来中原文化始终是中华文明体系的主脉,不仅包括中原华夏文明,也包括周边曾被称为“夷狄”的各族传统文明,呈现出动态交融和周期扩展态势的“多元一体”结构性特征。中华文明体系的基本特质是非无神论的世俗性,由此产生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内部凝聚力、地区多样化和对外来文化的罕见包容度。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与西方民族主义传统之间存在本质差异。

 

第二讲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时间:2019年5月16日(周四)19:00

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四楼会议室

内容简介: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之一是有对异文化的超强宽容度和包容力。它对“内”、“外”边界的理解与对“华夏”、“蛮夷”概念的理解一样,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和辩证的。中华文明不仅能够把交流中接触到的异文化转化为与中华文明彼此相容和互补的东西,而且使“边缘地区”群体产生文化“向心力”,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中华文明。中国历史上出现多次“蛮夷”“入主中原”并导致改朝换代和皇族族属和姓氏的改变,大量史料显示,“入主中原”的“蛮夷”从始至终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并在统治中原的漫长岁月里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中。

 

第三讲 近代中国边疆与族群关系

时间:2019年5月30日(周四)19:00

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

内容简介:今天的中国继承了清朝、中华民国的领土。鸦片战争后,通过侵略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并留下许多边界纠纷。外蒙古成为独立国家,新疆、西藏出现“独立”运动。日本1931年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鼓动“内蒙古自治”,使中国再次面临分裂危机。讲座将介绍民国时期外蒙古、内蒙古、西藏、新疆四个地区的历史演变,说明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些地区的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讲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时间:2019年6月3日(周一)19:00

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

内容简介:费孝通先生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系统分析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冲击下,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成为一个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1949年后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一些有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建立了以母语授课的中小学教育体系。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就业和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瓶颈。今天,构建一个包括56个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华文化”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