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讲座  讲座报道
讲座报道

Peter Watson:新无知时代?——或是新的互联网时代

日期: 2019-10-16 访问次数: 237

       20191014日晚,浙大东方论坛232新无知时代?——或是新的互联网时代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协办。主讲嘉宾为世界著名的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Peter Watson),他曾任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杂志副主编,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李红涛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图书捐赠仪式,彼得·沃森先生向浙江大学图书馆捐赠了其新书《20世纪思想史》中文版。

       正如讲座主题所示,在互联网浪潮势不可挡的当下,人类社会既面临“新无知时代”的挑战,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新阶段。彼得·沃森指出,对互联网的主要批评之一就是它对社会整体知识水平的影响,互联网犹如“一条浑浊的信息河流”,充满了碎片化的、琐碎的“信息”,而不是加工过、成体系的“知识”。海量的信息虽然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但也导致了注意力的匮乏,“侵蚀我们解决问题、创新和互相关心的能力”。维基百科的创始人之一拉里·桑格认为,知识和互联网有三种被误导的常见观点:第一,网络信息的即时可用性使得记忆事实变得没有必要,或者不那么必要了;第二,颂扬协作式的学习优于个人学习,后者已经过时;第三,冗长、复杂的书籍构成了与个人的单一、静态、单向的对话,不如群体成员共同构建的知识。

       彼得·沃森提到,在他最近参与的一场题为“启蒙运动如何结束”的演讲中,有学者认为“谷歌是对文明的挑战”。互联网用户强调检索和操作信息,而不是将信息的含义语境化或概念化,他们很少过问历史或哲学,他们通常只需要与他们眼前的实际需求相关的信息。数字世界对速度的强调抑制了反思,削弱了人类的创造力。“人工智能”通过复制人类的思维过程来发明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但这些算法造成的后果却是,数学过程被当作一种思维过程,人们或是去模仿这个过程,或仅仅接受结果,而这有可能导致人类认知能力的丧失。同时,彼得·沃森还指出,伴随着互联网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词汇和现象,对传统的科学知识也造成了冲击:人们对科学知识缺乏信任;学科教育,尤其是文科教育呈现出两极分化而造成新的“智力不平等”;甚至出现了对科学知识进行“性别化、种族化和殖民化”的破坏和攻击。

       最后,彼得·沃森指出,尽管许多人在“浑浊的信息河流”中不知所措,但也有迹象表明,互联网的第一个时代即将结束,一种超越互联网的知识生产的新形式正在孕育之中。诸如大学语言课程的重新设置、播客覆盖率和话题严肃性的提高、电视连续剧对复杂人物的塑造等一系列证据表明,年轻一代现在正在适应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他们在使用新技术、新形式的知识生产方面日趋成熟,就像过去所有的新技术已经引起恐慌,然后被接受和驯化一样,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类似的事情也正在发生。正如奥罗诺维奇(Aaronovitch)所说,在互联网这个肤浅、拥挤、超载、势不可挡的世界中,在凸显出新无知时代”的粗糙统计数据中,有一个更安静的利基世界(Niche World),显示出一种真正的渴望,要求提供大量的、反思的、艺术的和科学的知识。这些迹象表明,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知识时代,以取代无知的旧时代。

 

       演讲结束后,彼得·沃森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本次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撰稿:徐婷

摄影:徐婷 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