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讲论现场
讲论现场

Wolfgang Knapp:增强的知识?——艺术、科学、医学及人文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

日期: 2019-12-10 访问次数: 256

 2019124日晚,浙大东方论坛235讲《增强的知识?——艺术、科学、医学及人文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协办。主讲嘉宾为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校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沃尔夫冈·克纳普(Wolfgang Knapp)。克纳普教授主要在艺术、媒体和科学领域的图像制作方面从事艺术实践领域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具有丰富的艺术知识和跨学科文化研究经验,比如科学知识和研究的图像学研究以及公众对科学与人文的理解模式等。自1994年以来,他的跨学科项目进入了非洲、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各国,与各大学院、综合性大学、文化机构及医疗机构合作,并获得了各种公共及私人基金的项目资助。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教授主持,由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刘国柱博士担任翻译。

 讲座由三个主题逐步推进。首先是视觉艺术与医学的对话。克纳普教授以遗传病学专业书籍中引用的侏儒绘画、雕塑等形象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视觉艺术与医学长久以来对话关系,并点明艺术创作本身便具备跨越学科的属性。这些医学、动物学教材中的人体疾病案例——脑积水、脑脊髓硬化、小儿麻痹、连体等,逐渐脱离原始语境,成为艺术创作者及艺术受众所关注的焦点,以至于自上世纪起,涌现出许多从事人体增强、人体重组、描绘甚至创造疾病的艺术家,在艺术领域外寻找话题,以各种其他学科的方法论、技术进行艺术创作。

 虽然这种艺术跨学科合作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模式,但其难度也随之而增。克纳普教授提到,在艺术的跨学科实践中,随时面临着学术立场、范式、方法论的冲突;除此之外,跨界合作往往还面临文化背景、社会伦理、宗教信仰等多重矛盾的挑战,以及地方政府管理制度差异导致的各种问题。他随即列举了“感受这条街(Sensing the Street)”及“可持续有机造林自然教育尝试(Nature Educational Trail on sustainable organic foresting)”两个跨越空间的项目,说明这些问题。前者由柏林艺术大学、洪堡大学欧洲民族学研究所及德国科学捐助者协会合作展开,围绕柏林城区街道的历史记忆、档案展开,嵌入德国统一前后的历史记忆;后者在市际森林展开,拓展人对森林的体验方式。

 讲座最后一部分进入了艺术跨界合作所体现的社会关怀。比如,在“死亡的欲望——自杀的思考空间”项目中,参与者各人均有因朋友亲人自杀而失去他们的经历。他们收集了各种自杀者的生前声音、痛苦、境遇,以雕塑、装置、空间艺术的形式呈现,从多个维度演绎了人的自杀欲望,从自杀的视角讲述了柏林这座城市。另一个纪念同性恋解放运动的交互艺术公共装置将目光转向往往被公众淡忘的犹太医生马克努斯·希尔施菲尔德(Magnus Hirschfeld1868—1935)。他长期从事同性恋者进行研究、记录,反对同性恋者惩罚法案,而在纳粹时期遭到迫害。艺术家们选择了马蹄莲的造型,象征同性恋者雌雄同体的身心状态,以及纪念同性恋者的平权道路。

 克纳普教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享,深入浅出地将浙大学子引入了跨学科艺术创作畅想,在讲座结束后,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积极交流。(撰稿:吕玮;摄影:刘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