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us Hubacek:全球碳不平等性
5月14日上午,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承办的“浙大东方论坛”第261讲暨浙江大学第四期“青山讲堂”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9幢112报告厅顺利举行。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Klaus Hubacek围绕“全球碳不平等性”进行主题报告,讲座吸引了校内外近150名师生参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求是讲席教授赵志荣和英国伯明翰大学长聘副教授单钰理担任报告评论人。讲座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方恺主持。
讲座伊始,方恺教授对Klaus Hubacek教授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与会者介绍了Klaus Hubacek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Klaus Hubacek教授是国际气候变化研究的领军学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领衔作者。他的研究聚焦于人类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建模,以及未来全球重大挑战场景的开发与模拟,在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Sustainability、Science Advances和PNAS等期刊发表与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土地利用变化和治理等主题相关研究论文数百篇。其研究成果被Science News、The Guardian、Le Monde、New Scientist、CBS、the German TV and Radio、BBC等国际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此外,他还担任Applied Energy和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等多份学术期刊的编辑,推动了气候变化领域的学术发展。
Klaus Hubacek教授由气候变化的事实证据入手,探讨了降低人类活动碳排放的紧迫性。他指出,只有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时,气温上升的势头才有望得到根本遏制。然而,如何进行碳减排责任分担,尚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为了回答这一问题,Klaus Hubacek教授通过分析全球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当前全球碳不平等现状。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分配对消费模式和碳足迹产生了直接影响,进而引致了碳不平等性。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的碳足迹存在巨大差异,收入越高的群体所产生的碳足迹越高,最富裕的10%人口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40%以上。
Klaus Hubacek教授指出,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分配同样在能源领域造成了极端不平等现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能源市场受到强烈冲击,能源价格飙升。在不同能源价格走势的情景模拟下,全球家庭人均能源成本均显著上升,原油和石油产品价格上涨是家庭能源总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消费结构和供应链的不同,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成本负担呈现显著差异。在大多数国家,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往往承担更高的能源负担,更易陷入能源贫困甚至极端贫困。
Klaus Hubacek教授阐述了碳税在缓解极端贫困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潜在作用。在缺乏收入再分配机制的情况下,碳税的实施可能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极端贫困。然而,通过精巧的政策设计,将碳税收入有效且公平地分配给弱势家庭,可以显著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他特别强调,尽管提升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碳排放增加,但这并不会导致全球温度显著上升。
Klaus Hubacek教授进一步强调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通过对比碳足迹分布与宗教、收入、旅游习惯、教育背景等多元化的人群特征,发现尽管收入是影响碳足迹的核心因素,但个体的生活方式同样对碳足迹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那些环保意识相对较高的群体,在碳足迹方面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为此,Klaus Hubacek教授呼吁通过调整消费选择,来降低消费引致的十种环境压力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随后,赵志荣院长和单钰理教授分别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赵志荣院长首先向Klaus Hubacek教授表达了由衷感谢,认为他的报告深刻揭示了气候变化与全球不平等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带来的紧迫性,为听众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Klaus Hubacek教授的报告与公共管理学院倡导的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研究理念高度契合,学院长期聚焦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旨在通过综合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力支撑。赵志荣院长鼓励大家深入探索区域和城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地方特色与全球趋势相结合,以寻求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单钰理教授则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科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强调从生产到消费再到全供应链视角进行碳核算与碳减排的重要性,指出碳不平等性研究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中国的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Klaus Hubacek教授深入浅出的报告引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Klaus Hubacek教授一一给予细致回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