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01年度语言学学科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01-11-21 浏览次数:10053



2001年11月12日至14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学学科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承办,共有9个基地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他们是: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蒋绍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旺熹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一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臧克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研究教育中心副主任汪国胜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初明教授、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张家骅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副主任张涌泉教授、王云路教授。

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田敬诚副处长参加了本次会议并认真听取了各位代表的发言。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造桓、分管文科工作的副校长胡建淼、人文社科部副部长褚超孚也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语言学基地建设经验的介绍与交流、“十五”期间语言学学科的规划与发展、语言学学科重大项目的招标与立项、相关研究基地共同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的可能性、语言学语料库的建设与资源共享。

12日晚上,与会代表召开了预备会议,就本次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着重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商议,形成了共识。

13日上午、下午,联席会议分别在幽雅别致的浙江茶叶博物馆和郭庄举行。会议分两段进行:先是9个基地介绍各自的建设经验、特色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语言学基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建议。

9个基地的经验介绍对大家都很有启发,现择要摘录于下: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蒋绍愚教授说,北大已经给基地配置了12间房子,中心雇请了一个临时工帮助处理日常事务。在教育部每年拨给30万经费的基础上,学校再配套50万项目及办公经费、30万的人员费,共配套80万元。明年暑假将在北大举办暑期讲习班,将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来讲学,拟系统讲授4门课程,面向语言学学科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王宁教授说,北师大的这个基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学基地,而是民俗、典籍、文字三位一体,以文字学为中心的研究基地。基地原本就有一个汉字信息处理研究所,有厚实的基础,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除了部拨经费和学校的配套经费外,学校每年另外拨给基地10万元办公经费。基地是跨学科建设的,存在着民俗与语言两个学科融合共通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臧克和教授说,华师大的基地有古文字研究的基础,本来就承担《古文字诂林》大项目,同时又列入上海市重点学科,研究经费充裕。但目前学校正在搞定岗定编,基地人员和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人员有交叉,在研究力量分配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张旺熹教授说,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是一个实体,有14个独立编制,下分四个研究室。有一个人员和设备齐全并完全独立的资料室。但目前中心大部分专职人员都担任了行政职务,影响了基地的研究实力。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研究教育中心汪国胜教授说,华中师大十分支持基地建设,发文确认基地为处级单位,基地人员独立建制,有12个编制,基地主任有人事权、分配权。中心目前缺少三十几岁的后备力量,要大力加强年轻学者的培养,使基地发展有后劲。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吴一安教授说,在科研上,北外基地目前有两大思路:一是应用外语教育教学,主要分师资培训与语言测试评估两个方向。二是基础研究,包括英、汉语言对照等。使基地最大限度地产生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解决研究人员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基地规定研究人员不能兼职)。学校已经下文承认基地是处级单位。基地的经费比较充足,外研社每年下拨30万给中心,外研社大学部另拨50万作为科研经费,由中心规划设计课题,面向全国招标。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张家骅教授说,基地分语言和文学两块,在组建之前有几个松散的研究所,现逐渐形成了一个实体,共有7个专职编制,是从俄语系直接剥离出来的,学校另拨这7个人的津贴。研究人员只上研究生的课,中心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补贴研究人员的收入,以调动专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王初明教授说,广外基地一开始就是一个有11个专职人员的实体,并且这11人无任何其他社会兼职,每年签一次合同。在项目管理上实行首席研究员制度,重大项目负责人每年给5000元津贴,学校其他老师拿到与基地相关项目,可以进基地。另外,基地注重成果产出的质量,对于高质量的论文给予重奖。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方一新、张涌泉教授说,汉语史研究中心的特色在于中古汉语与近代汉语的研究,这方面的实力比较强。正在逐步编辑出版已故姜亮夫、蒋礼鸿和郭在贻三位著名学者的文集,至2002年出齐。在办公资料用房及资料建设上,学校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中心共有办公资料用房计600平米;有完全独立的资料室,藏书达8万多册。学校的配套经费30万、办公经费10万元也已经到位。

会议的后半段是就各语言学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或建议。北京大学蒋绍愚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王宁先生作了重点发言。其他语言学基地的负责人也都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基地主任们就基地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在对基地的管理上,目前过于强调基地的服务职能,将其地位提得太高。宏观上来讲,基地的中心工作在于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资料建设、咨询服务都是围绕科研来谈的。不应把基地的其他职能提得过高,而掩盖了科学研究这一中心工作。如果将基地的其他职能提到很高的地位,不利于基地出科研成果。重点研究基地如果拿不出好的科研成果,则其示范、领头作用都将无从谈起。

主任们建议:教育部应给基地更多的自主权,以目标管理为主,以过程管理为辅。如简报与成果汇报,现在要求每季一期简报,半年一期成果汇报,基地主任忙于做这些工作,耗费了大量精力,可否做些调整、简化?如是否可以将简报和成果汇报二合一,每半年一期;或者定一个期数而不是期限。各基地如有信息可随时上报教育部。

二、关于重大研究项目。这是基地主任反映最多的问题,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重大项目的评审。各基地上报的重大项目招标课题都是经过学术委员会评审决定的,每一个基地的学术委员会都由该研究领域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组成,而教育部组织的通讯评审专家的水平不太可能超过各基地的学术委员会;通讯评审与学术委员会的评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有些通讯评审专家与所评的专业有相当大的差距,容易产生误差。当两者的意见不一致时,应该以基地学术委员会意见为主,起码应该兼顾学术委员会和通讯评审专家的意见。2、重大项目的招标。每一个基地的重大研究项目,都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实力制定的,同时各个基地都有自己的研究风格,如果自己基地设计的课题被其他学校中标拿走,那么,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是否符合申报基地原先的设想?两种不同的学术风格如何融合?这些都令人担心。3、人文科学的性质注定其科研周期是比较长的,有些课题甚至要跨十年、二十年,而不是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因此教育部规定每年申报的两个重大课题负责人不能重复是否欠妥?实际上,基地申报的重大项目被批准设立后,再由课题负责人在基地内外落实子课题负责人,分工合作进行课题研究,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问题。4、基地是靠项目经费来维持、来发展建设的,而目前的状况是项目经费往往都由项目负责人控制,基地主任没有经费控制权,也很难开展工作。

基地主任建议:重大项目的申报以基地学术委员会的决定为主,或将学术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与教育部聘请专家的评审结果定一个相应的比例,综合加以考虑。重大项目基本上由各个中心掌握,可以拿出一部分子课题进行招标。也可以由几个相关基地联合申报一个重大项目。重大项目经费中应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各个基地建设经费。中心主任应是重大项目的当然负责人,基地对重大项目的经费有独立的分配权。

三、关于基地刊物。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基地大多是以书代刊,而学校在对老师业绩评估时,不承认在基地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不利于刊物向精品化、高层次化发展。第二、各基地都没有专职的编辑人员,要编一本高质量的刊物,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的保证。

基地主任建议:由教育部下文认定各个基地刊物相当于一级(权威)刊物,语言学各基地之间也互相认可对方的刊物为一级(权威)刊物。

四、其他问题。在此次联席会议上,主任们还谈到了其他一些问题。大家都希望,各基地在课题立项、项目研究、邀请著名专家讲学、语料库建设等方面都进行合作,资源共享。各基地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提供各自的语料库,由一个基地牵头搞一个大语料库,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又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北京大学蒋绍愚先生介绍了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签订了电子语料库将上网供国内学者检索利用的信息。有先生建议,知名专家的讲学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的办法保存下来,将磁带或光盘赠送相关的基地,共享资源。

对于今年落选的项目,与会代表也提出了建议:有关基地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根据专家通讯评审的意见重新进行论证、投票,获得通过后再上报教育部,由部里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以最终决定项目的上与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