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庞继贤、丁展平老师论文“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述介

发布时间:2002-11-04 浏览次数:5079

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隐喻成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隐喻在本质上究竟是语言现象还是思维现象?这是传统隐喻理论和现代认知学派的分歧所在。传统隐喻研究以形式逻辑为主,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与字面语言(literal language)有明确区别的形象语言,是一种主要用于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然而,认知理论认为隐喻首先是一种思维现象,隐喻在日常会话(普通语言)中无处不在,语言隐喻实际上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体现。英语的常规隐喻化表达都可以通过基本概念隐喻加以阐明,隐喻研究的焦点不在于语言,而在于人如何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一个概念领域,即隐喻的认知功能。

外国语学院教授庞继贤与丁展平讲师的论文“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在全国外语类核心学术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源刊)2002年第6期发表。他们在研究了国内外隐喻理论的文献后,发现传统的隐喻理论与实证结果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需要在传统隐喻理论和认知隐喻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即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也就是说,有必要重新认识隐喻研究中的语言、认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把语言运用作为研究的核心,建立符合应用语言学自身要求的理论框架。结合Cameron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首先,应用语言学框架下的隐喻分析应有三个层次:理论层次、处理层次和神经学层次;其次,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应重新重视语言的各个层面,即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上对隐喻的处理和理解;第三,所谓语言形式应是语言运用中的语言,是在一定语境下的交际语言,在对不同交际类型(如会话、课堂话语、面试等)中的隐喻进行研究时,研究框架特别需要注重交际的效果;最后,应关注语言表层下深层概念的互动和激活。

隐喻运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心理语言现象,需要多学科的多元研究,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揭示隐喻的本质、功能和隐喻的理解加工过程,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理论对指导外语教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如解释一词多义现象、使句法分析和篇章分析更有说服力、增强二语学习者的隐喻意识以提高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