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举行课题成果发布会

发布时间:2003-06-26 浏览次数:4015

6月25日下午2:00在浙江大学行政楼第二会议室,举行了《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课题成果发布会。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单位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杭州日报》、《每日商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浙江省电视台钱江频道》、《浙江省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光明日报》、《东方早报》(上海)、《社会科学报》也对该课题表示出兴趣与关注。人文社科部部长罗卫东教授主持发布会,胡建淼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课题组负责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小蒂教授作了成果要点的发布,并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如何发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应有的作用,是前一阶段和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有鉴于此,浙江大学文科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以后,学校将《人文社科领域关于抗SARS的系列研究》课题列为2003年度“曙光”计划的应急重点项目,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
这一系列研究课题是浙江大学文科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的首批重要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之一,由12个子课题组成。《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也可以说是系列研究总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子课题也是我校响应浙江省政府领导关于要求开展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影响研究的成果。
课题研究在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影响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视角进行拓展,对“非典”冲击与经济振兴进行全面研究,因此课题最终成果的名称为《“非典”冲击与经济重振》。
课题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1、运用宏观经济(四部门)模型从四个层次系统地考察及评估了“非典”对中国(浙江)经济的影响。
2、此次“非典”表明,公共卫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非典”具有极大的负外部性,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像“非典”这样大规模的疫病,只能由政府用“看得见之手”来解决。在未来的对公共卫生投入的制度安排中,要保持长期、稳定、合理的投入比例,加强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基础建设,改变目前主要依靠事后投入为主的疫病防治模式,主动构建有一定前瞻预防意义的公共卫生体制,着重研究如何提升供给“防疫”公共品的效率。
3、课题组通过定量分析揭示了“非典”对经济负面冲击的类型,即“非典”对经济的冲击属“需求抑制型”,受冲击最大的两个领域分别为旅游与外贸。
4、化解“非典”负面冲击所致交易障碍的另一个有效对策是拓宽电子商务的应用面,课题组考察了现有电子商务体系中存大的四个实际问题并为此提出了五项具体对策。
5、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疫病,大多被证实与动物有关。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来看,任何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其作用均具有隐蔽性、迂回性、渐进性、积累后突然显现的特性,人类目前对其作用机理的了解还很肤浅。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是在过去的数拾亿年间产生、繁衍和进化的,这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不断平衡的,正是这种关系才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维系这一美好世界的基本纽带是相生相克的生态平衡,它是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进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理应高度珍视,其中之一就是生物链平衡。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捕食会造成野生动物的锐减,并因此而破坏生物链。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和科技空前发达,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十分脆弱,尤其是对上述“生态失衡→疫病爆发”的内在运作机理了解得非常少。为此,课题组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建议:结合对非典的群防群治,大力开展生态平衡与环保的科普教育,让生态道德、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力弘扬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