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逼近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
发布时间:2003-07-08 浏览次数:4932
从绍兴市城市广场西南角进入一条老街,一种古朴、悠远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石板铺就的街路曲径通幽;木结构的房子枕河而筑;石拱桥倒影在碧水中如圆镜;巷子深处,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笑……这里就是绍兴著名的历史街区———仓桥直街。这条街区刚刚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第一轮评选中胜出,被列入了这个奖项的预备清单,最终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揭晓。
绍兴修复第一条历史街区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位于绍兴市越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之内,是绍兴第一条修复的历史特色街。北连市中心城市广场,南邻鲁迅故居和青藤书屋,西靠府山越王台,东接越都商城。街区由河道、民居、道路三部分组成,全长1.5公里,占地面积6.4公顷,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色彩平和,空间尺度宜人,风格较为统一,且有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街区中心环山河上,有风格各异的仓桥、宝珠桥、府桥、酒务桥、西观桥、凤仪桥等古桥梁。仓桥直街历史街区集中反映了绍兴地区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民居建筑特色和浓郁的水乡城市风貌。
据绍兴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波介绍,这里原来人口稠密,老屋阴暗潮湿,居民们拎马桶、倒痰盂、烧煤饼炉,环境脏乱差,居民生活有着诸多不便,部分住户为争取使用面积,对原有建筑分隔改造,并且在天井内搭建临时用房,严重破坏了原来的格局与风貌,同时,由于缺乏保护意识,街区中不少古建筑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些现代建筑物,对街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古城不能拷贝,古城是祖先的,也是我们的,更是后代的”,2001年3月至2001年8月,绍兴市政府通过缜密论证,投资4000万元,成功地完成了仓桥直街保护工程。
该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它并不以发展商业为目的,整个工程按照“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原则,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对街区的建筑、道路、河道、桥梁等开展了整体的保护修复和全面的环境整治,既保持了街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又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其成为“活着的历史”。80%的居民仍是原来的住户,部分不愿回迁的居民通过房屋置换和经济补助被安置出去,保护部门为留下的858户人家挨家挨户画了改造修复图,精心的设计,使古街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奖
仓桥直街项目申报负责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阙维民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地理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在对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申报条例》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阙维民于2003年2月与绍兴方面签订了合同,确定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为申报对象,并主持该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申报工作。
在努力促进各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于2000年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奖”,以支持和激励民间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至2003年,这一奖项已评至第四届。在前三届中,每届都有中国的申报项目获奖。但至2003年初,浙江省尚未参与到此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奖活动之中,这与浙江省的文化大省地位不相符合。
阙维民说,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难度早已在逐年增大,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个,而这个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性质和意义与之是一样的,并且申报时间短,成功率高,每年共评选10多个,而且每个国家的申报数量没有限制,今年被列入该奖预备清单的共有九个国家的22个申报项目,其中我国有10个项目。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保护修复工程是浙江省第一个申报此奖项的项目。该奖项的评选标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差不多,要求十分严格和详细,30多项要求里,甚至细化到对文化遗产修复前后的建筑材料、文字与照片资料记录等。如果此次申报成功,无疑将提升仓桥直街和绍兴的知名度,产生新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让文化遗产“活”下去
仓桥直街完善的保护方式,吸引了不少地方前来取经,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据绍兴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波介绍,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已接待了15批省内外的考察团,凡是来绍兴的旅游团,必定会到这条古典的街逛一逛。去年10月,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冬至》摄制组进驻仓桥直街,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拍摄。居住在113号的冯大爷告诉记者,摄制组当初就住在他家。冯大爷今年83岁了,出生后一直住在这里,原来这一带都是冯姓家族的,现在此地只剩下他一户人家了。对于仓桥直街几十年来的历史变迁,人情世故,他都了如指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在考察了仓桥直街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街区的保护与修复,找到了一条既能延续历史文脉,又能使街区老百姓长期居住下去的保护历史街区的新路子,不仅体现了政府的亲民性,更使历史街区真正成为活着的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地理研究专家和仓桥直街申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的主持人,阙维民教授感慨地说,如今我国几乎不存在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于是保护的重点落在了历史街区上。他认为不少地方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将原来的居民全部迁走,旧的东西全部推倒重建,而且建好后大多作为商铺出租,其后果是历史文化得不到延续,街区原来的定位也全盘改变,这样的街区也就不是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了。而绍兴仓桥直街保护工程的“平民化”姿态,颇具启示与借鉴意义。
杭州日报记者肖向云 通讯员裘裕新 7月8日讯
绍兴修复第一条历史街区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位于绍兴市越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之内,是绍兴第一条修复的历史特色街。北连市中心城市广场,南邻鲁迅故居和青藤书屋,西靠府山越王台,东接越都商城。街区由河道、民居、道路三部分组成,全长1.5公里,占地面积6.4公顷,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色彩平和,空间尺度宜人,风格较为统一,且有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街区中心环山河上,有风格各异的仓桥、宝珠桥、府桥、酒务桥、西观桥、凤仪桥等古桥梁。仓桥直街历史街区集中反映了绍兴地区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民居建筑特色和浓郁的水乡城市风貌。
据绍兴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波介绍,这里原来人口稠密,老屋阴暗潮湿,居民们拎马桶、倒痰盂、烧煤饼炉,环境脏乱差,居民生活有着诸多不便,部分住户为争取使用面积,对原有建筑分隔改造,并且在天井内搭建临时用房,严重破坏了原来的格局与风貌,同时,由于缺乏保护意识,街区中不少古建筑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些现代建筑物,对街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古城不能拷贝,古城是祖先的,也是我们的,更是后代的”,2001年3月至2001年8月,绍兴市政府通过缜密论证,投资4000万元,成功地完成了仓桥直街保护工程。
该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它并不以发展商业为目的,整个工程按照“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原则,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对街区的建筑、道路、河道、桥梁等开展了整体的保护修复和全面的环境整治,既保持了街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又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其成为“活着的历史”。80%的居民仍是原来的住户,部分不愿回迁的居民通过房屋置换和经济补助被安置出去,保护部门为留下的858户人家挨家挨户画了改造修复图,精心的设计,使古街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奖
仓桥直街项目申报负责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阙维民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地理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在对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申报条例》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阙维民于2003年2月与绍兴方面签订了合同,确定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为申报对象,并主持该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申报工作。
在努力促进各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于2000年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奖”,以支持和激励民间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至2003年,这一奖项已评至第四届。在前三届中,每届都有中国的申报项目获奖。但至2003年初,浙江省尚未参与到此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奖活动之中,这与浙江省的文化大省地位不相符合。
阙维民说,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难度早已在逐年增大,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个,而这个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性质和意义与之是一样的,并且申报时间短,成功率高,每年共评选10多个,而且每个国家的申报数量没有限制,今年被列入该奖预备清单的共有九个国家的22个申报项目,其中我国有10个项目。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保护修复工程是浙江省第一个申报此奖项的项目。该奖项的评选标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差不多,要求十分严格和详细,30多项要求里,甚至细化到对文化遗产修复前后的建筑材料、文字与照片资料记录等。如果此次申报成功,无疑将提升仓桥直街和绍兴的知名度,产生新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让文化遗产“活”下去
仓桥直街完善的保护方式,吸引了不少地方前来取经,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据绍兴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波介绍,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已接待了15批省内外的考察团,凡是来绍兴的旅游团,必定会到这条古典的街逛一逛。去年10月,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冬至》摄制组进驻仓桥直街,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拍摄。居住在113号的冯大爷告诉记者,摄制组当初就住在他家。冯大爷今年83岁了,出生后一直住在这里,原来这一带都是冯姓家族的,现在此地只剩下他一户人家了。对于仓桥直街几十年来的历史变迁,人情世故,他都了如指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在考察了仓桥直街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街区的保护与修复,找到了一条既能延续历史文脉,又能使街区老百姓长期居住下去的保护历史街区的新路子,不仅体现了政府的亲民性,更使历史街区真正成为活着的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地理研究专家和仓桥直街申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的主持人,阙维民教授感慨地说,如今我国几乎不存在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于是保护的重点落在了历史街区上。他认为不少地方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将原来的居民全部迁走,旧的东西全部推倒重建,而且建好后大多作为商铺出租,其后果是历史文化得不到延续,街区原来的定位也全盘改变,这样的街区也就不是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了。而绍兴仓桥直街保护工程的“平民化”姿态,颇具启示与借鉴意义。
杭州日报记者肖向云 通讯员裘裕新 7月8日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