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西方文学应该写入中国文学史----吴元迈质疑“世界文学”概念

发布时间:2003-11-19 浏览次数:3871

说起世界文学,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埃及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希腊文学+……然而,11月10日下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的《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讲座上,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原所长吴元迈的一番论述却颠覆了这一形成已久的概念。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越是世界的,才越是民族的。”
相信很多读者都不会对这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感到陌生,持不同意见的学者早已在媒体上对这两个看似辩证的命题进行了多次诠释。然而,吴元迈在众多浙大学子面前,大胆地对这两个命题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两个观点都失之偏颇。
世界文学的概念如何产生?它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对外国文学颇有研究的吴元迈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后发现,1827年歌德最早提出了“世界文学”的说法。当时,歌德断言“世界文学即将来临”,并预言“在未来的世界文学中,将为我们德国人保留一个十分光荣的席位。”吴元迈说,这番话第一次清晰地阐明了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关系,世界文学不是各国优秀文学的集合,也不是各种文化的趋同,而是在大工业时代下,各种民族文化相互吸纳,相互融合,甚至相互挑战的结果。
有鉴于此,吴元迈认为,现有的中国文学史应该重写。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颇深,尤其是“五四”以来,更是受西方文学影响甚多,像钱钟书、陈寅恪、季羡林等都是学惯中西的大家。因此,必须把那些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外国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化现象都纳入到中国文学史中,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传承。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是这次讲座的主办方。该院副院长范捷平表示,浙江大学正在从教学型学校向研究型学校转变,外语教学也要作相应的改变。目前外国文学的教学还是以国别和语种来划分,吴元迈先生的这一番讲学对学科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了引导性提示,指导师生以更开放、更多元的心态来研究世界文化。

钱江晚报见习记者张瑜 (20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