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关于“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04-03-22 浏览次数:2743

当今世界,各种竞争日趋激化,但不论是企业竞争,还是学校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人才,是人力资源。中央最近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省里提出“人才强省”战略,学校提出“人才强校”战略,这充分表明人才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走“人才强校”之路,当前尤其需要考虑或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人才类型与标准。高校应充分重视两种类型人才,即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人才标准应把握两个方面,即业务准则与道德准则缺一不可;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拓宽人才的概念,既要重视个体人才的作用,又要重视群体人才或组合人才的作用。无论是个体人才的标准,还是群体人才的标准,都面临如何评价与考核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指标。从实践看,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的评价体系与考核体系,一方面要重视硬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不能忽视软指标的考核,两者要有个合理的评判结构,做到两手硬。此外,要讲究科学的考核方式,当前要特别注意考核过于频繁,被考核者行为短期化、浮躁化和急功近利的倾向。

关于人才环境与政策。要着力营造健康的人才氛围和文化,这是人才战略的基础性工作。首先是要营造民主与科学这两大氛围。民主性包括领导对各类人才的包容性,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性和群众的参与性。没有民主性,不仅人才会受到压抑,而且其作用难于充分发挥。科学性就是尊重发展规律,就是崇尚求真务实,就是注重科学评价。没有科学性,人才环境必受污染,人才易误入歧途,人才则不成其为人才。其次,要营造和保护公平与公正的人才竞争环境。这种公平与公正的竞争环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同类型人才,不能随意地因人而宜,因时而宜。二是公平与公正并不等于一个标准,一种尺度,一种模式,相反,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不同学科,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人才,消除学科偏见,采取有针对性,有差别的政策和考核指标,不仅是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科学性的体现。再次,要鼓励人才竞争和脱颖而出。但要注意,我们应鼓励健康的竞争,而不是恶性的竞争;是鼓励“水涨船高”式和“异军突起”式的脱颖而出,而不是“水落石出”式和“鹤立鸡群”式的脱颖而出。

关于人才引进与培养。首先,要把握人才市场走势,要把人才市场因素纳入学校的人才战略框架中。人才不仅可以流进,也可以流出,因此,当前既要有足够吸引人和灵活的政策积极吸引外来人才,又要避免重外部人才,轻内部人才;重人才引进,轻人才培养的倾向,进而导致人才挤压或内耗,人才流失的局面。其次,对人才不仅要使用与考核,而且要重视培养,这是对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人才质量的需要,因此,应从战略的角度,一流学校的目标,制定周密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的各类人才培养体系与制度,使那些有潜力,可塑造的人力资源,通过培养和实践磨练,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

关于人才管理与体制。人才管理首先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要研究人才心理,将人才的制度化管理与心理管理相结合,这是现代社会人才管理的基本要务。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当前要尽快改革传统的、过于集中的人才管理模式和体制。因为学校规模大,学科门类多,如果仅靠学校的人事和组织部门把人才关,难免会由于人才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对称,进人(管人)与用人的分离,导致真正人才的错失或赝品人才的引进。因此,有必要通过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岗位评聘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和人才流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进人(管人)权和用人权相统一,并将这两种权利,以及相应的职责,更多地赋予院与系,学校层面主要实施人才总量与结构的控制,基本政策的制定,相关条件的提供(也可以捆绑下达学院)以及对学院和人才状况实行动态考核。

(作者:黄祖辉 摘自浙江大学报 第1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