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春风再度 文史哲研究硕果累累——董建成先生专程来校为第十二届获奖者颁奖
发布时间:2005-03-29 浏览次数:1906
3月29日,学校在西溪校区邵科馆隆重举行第十二届 “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颁奖仪式。教师中有23项优秀科研成果,学生中有13项科研成果获奖。从香港专程 前来参加仪式的香港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建成先生为一等奖获得者黄时鉴、龚缨晏教授颁奖,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省委常委、校党委书记张曦,校党委副书记、董氏基金评委会主任庞学铨,副校长胡建淼,董氏基金顾问原校党委书记薛艳庄、校长沈善洪出席颁奖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1992年,时任香港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的董建华先生访问当时的杭州大学,了解到学校文史哲研究的种种困难,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基础研究的远见卓识,慨然决定设立“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基金明确的设立目的,强大的资助力度,在当时国内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董建华先生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后,董建成先生接掌东方海外,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基金的工作,使得基金一直良性运作至今。四校合并后,董氏基金影响更加广泛,目前已成为我校人文学科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奖励基金。
“董氏基金”设立,到今年已经12届。据统计,共有320人次的教师、261人次的学生受到奖励,193项研究项目受到资助,146种著作得到出版资助,动用该基金采购了14种多卷本大型文史哲类图书,资助了13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其中很多受资助的项目成果、著作在国家、教育部、浙江省的各类评奖中获得荣誉。
在颁奖仪式后的座谈会上,董建成先生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后,激动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到教育的重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史哲研究很值得鼓励支持,能够在浙江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学府设立基金,我感到很骄傲很荣幸。希望能为浙江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一些贡献。
校党委书记张曦在会上说,浙江大学人文学科基础深厚,人才济济,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学术声誉与影响。但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来看,还需要加大投入,改进机制,提高水平。“董氏基金”所给予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与资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与鼓舞。有像董先生这样有识之士的倾力支持,有像“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这样知名品牌的基金资助,浙江大学一定能取得更大成绩。
沈善洪教授、黄时鉴教授、薛艳庄教授也先后发言,从不同侧面回顾了“董氏基金”设立以来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该基金坚持学术本位、扶持基础学科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建议今后加大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力度。
浙大校报 彭凤仪报
1992年,时任香港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的董建华先生访问当时的杭州大学,了解到学校文史哲研究的种种困难,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基础研究的远见卓识,慨然决定设立“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基金明确的设立目的,强大的资助力度,在当时国内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董建华先生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后,董建成先生接掌东方海外,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基金的工作,使得基金一直良性运作至今。四校合并后,董氏基金影响更加广泛,目前已成为我校人文学科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奖励基金。
“董氏基金”设立,到今年已经12届。据统计,共有320人次的教师、261人次的学生受到奖励,193项研究项目受到资助,146种著作得到出版资助,动用该基金采购了14种多卷本大型文史哲类图书,资助了13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其中很多受资助的项目成果、著作在国家、教育部、浙江省的各类评奖中获得荣誉。
在颁奖仪式后的座谈会上,董建成先生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后,激动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到教育的重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史哲研究很值得鼓励支持,能够在浙江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学府设立基金,我感到很骄傲很荣幸。希望能为浙江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一些贡献。
校党委书记张曦在会上说,浙江大学人文学科基础深厚,人才济济,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学术声誉与影响。但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来看,还需要加大投入,改进机制,提高水平。“董氏基金”所给予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与资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与鼓舞。有像董先生这样有识之士的倾力支持,有像“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这样知名品牌的基金资助,浙江大学一定能取得更大成绩。
沈善洪教授、黄时鉴教授、薛艳庄教授也先后发言,从不同侧面回顾了“董氏基金”设立以来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该基金坚持学术本位、扶持基础学科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建议今后加大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力度。
浙大校报 彭凤仪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