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浙大综合优势,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陈锡文主任来校作报告并与浙大教师座谈“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06-02-27 浏览次数:2324
2月25日上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农办主任陈锡文报告会暨浙江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在灵峰山庄举行。校党委书记张曦主持会议。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校党委副书记王玉芝,副校长胡建淼、禇健,学校党办、校办、科技处、人文社科处、人事处、地方合作处等部门负责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公管学院、外语学院、农学院、环资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农工食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建工学院、医学院等相关学院的领导专家,CARD中心、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等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省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等共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请陈锡文主任作了“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题报告。陈主任首先就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意义与内容作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目前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二是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三是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四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陈主任赞赏浙江大学一直来在“三农”科研和人才培养上所做的工作,对浙江大学积极参与“国家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我校在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农村建设理论与政策研究上有更大的突破。
与会领导专家结合陈主任的报告谈了各自的看法。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说,浙江大学有百余年历史,从浙江大学的优势条件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看,浙江大学打造中国“三农”学科的品牌,应着力建设四大基地:一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教育基地;二是现代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地;三是研究中国“三农” 问题的软科学基地;四是服务浙江的农业、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实用人才培养基地。相信,浙江大学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上将大有所为。
张曦书记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说,陈主任给我们作了十分精彩、内容丰富的报告,就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中央今年的一号文件作了全面解读,对我校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也作了精辟的论述。我们要深刻理解和领会陈主任报告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浙江大学参与“国家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发挥我校综合优势,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附:陈锡文简介
人文社科处、CARD中心
会议请陈锡文主任作了“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题报告。陈主任首先就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意义与内容作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目前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二是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三是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四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陈主任赞赏浙江大学一直来在“三农”科研和人才培养上所做的工作,对浙江大学积极参与“国家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我校在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农村建设理论与政策研究上有更大的突破。
与会领导专家结合陈主任的报告谈了各自的看法。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说,浙江大学有百余年历史,从浙江大学的优势条件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看,浙江大学打造中国“三农”学科的品牌,应着力建设四大基地:一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教育基地;二是现代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地;三是研究中国“三农” 问题的软科学基地;四是服务浙江的农业、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实用人才培养基地。相信,浙江大学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上将大有所为。
张曦书记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说,陈主任给我们作了十分精彩、内容丰富的报告,就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中央今年的一号文件作了全面解读,对我校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也作了精辟的论述。我们要深刻理解和领会陈主任报告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浙江大学参与“国家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发挥我校综合优势,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附:陈锡文简介
人文社科处、CARD中心
附件1: 陈锡文简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