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朋齐聚西子湖畔,嘉宾共赴国际盛会——外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胜利召开
发布时间:2006-04-05 浏览次数:1943
2006年4月1日,在浙江大学美丽的紫金港校区俄语《语言-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拉开了序幕。本次大会是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俄语语言文化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国内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南斯拉夫、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在开幕式上,校党委副书记叶高翔教授亲自到会致辞,代表浙江大学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大会表示衷心祝贺,并对俄语学科在浙江大学求实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常务副院长范捷平教授也向大会来宾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心情。他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所的全体教师同心协力,积极进取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郑体武教授表达了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对本次大会的支持和祝贺,并称“此次大会规模是20年所罕见的。”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利民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信中说,“浙江大学恰逢中国-俄罗斯年承办了这次大型的俄语国际学术会议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相信,这必将为 中国-俄罗斯年争光添彩,并被永恒地载入到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史册之中”。
来自莫斯科大学的著名学者玛雅.弗谢沃罗达娃教授、 维多利亚.科拉斯内赫教授、牛津大学迈克.尼克松教授和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仰正教授在大会上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大会研讨的议题非常广泛, 从语言学、文学到翻译学,从理论研究到教学研究,从传统学科到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们发言踊跃,在他们的报告中表现出了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的突破和创新。尤其是国外的学者在发言中表现了非常高昂的热情与激情。有些中外学者对探讨的问题感到意犹未尽,在自由交流时间继续进行切磋和讨论。
4月3日,在研讨会闭幕式上,黑龙江大学校长助理、俄语学院院长王铭玉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精彩凝练的总结。认为本次大会规模宏大、主题鲜明、议题涉面广泛、组织周密有效、气氛热烈,体现了浙江大学的魅力,天堂杭州的优势及俄罗斯人深厚的中国情结,必将为中俄两国交流合作又掀起一大高潮。
最后,本次大会的东道主,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仰正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敬意和感谢,并期待着下一次与大家重新聚首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至此,俄语《语言-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校、学院及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2006年4月3日
在开幕式上,校党委副书记叶高翔教授亲自到会致辞,代表浙江大学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大会表示衷心祝贺,并对俄语学科在浙江大学求实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常务副院长范捷平教授也向大会来宾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心情。他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所的全体教师同心协力,积极进取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郑体武教授表达了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对本次大会的支持和祝贺,并称“此次大会规模是20年所罕见的。”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利民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信中说,“浙江大学恰逢中国-俄罗斯年承办了这次大型的俄语国际学术会议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相信,这必将为 中国-俄罗斯年争光添彩,并被永恒地载入到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史册之中”。
来自莫斯科大学的著名学者玛雅.弗谢沃罗达娃教授、 维多利亚.科拉斯内赫教授、牛津大学迈克.尼克松教授和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仰正教授在大会上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大会研讨的议题非常广泛, 从语言学、文学到翻译学,从理论研究到教学研究,从传统学科到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们发言踊跃,在他们的报告中表现出了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的突破和创新。尤其是国外的学者在发言中表现了非常高昂的热情与激情。有些中外学者对探讨的问题感到意犹未尽,在自由交流时间继续进行切磋和讨论。
4月3日,在研讨会闭幕式上,黑龙江大学校长助理、俄语学院院长王铭玉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精彩凝练的总结。认为本次大会规模宏大、主题鲜明、议题涉面广泛、组织周密有效、气氛热烈,体现了浙江大学的魅力,天堂杭州的优势及俄罗斯人深厚的中国情结,必将为中俄两国交流合作又掀起一大高潮。
最后,本次大会的东道主,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仰正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敬意和感谢,并期待着下一次与大家重新聚首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至此,俄语《语言-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校、学院及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2006年4月3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