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平台

20世纪艺术批评

发布时间:2006-11-06 浏览次数:1773

    该著作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世纪艺术批评》以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三个关键术语为经,以 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10大艺术批评家为纬,在中文语境中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梳理与诠释了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的主要理论、方法与问题。作者依据康德-韦伯-哈贝马斯的现代性哲学传统,提出了一个拓展了内涵的现代主义概念,论证了作为从现代性内部成长出来的一种文化机制的现代主义,在遭遇前卫艺术与后现代主义的攻击后,非但没有终结,反而显出更顽强的生命力的“无边现代主义”思想。同时,作者也对后现代主义之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此书的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它提出了要在现代性的视野下重新审定现代主义,因此,现代主义不再被视为一种已经过时了的艺术风格或艺术运动,而是对现代性保持审美批判的文化现象。一旦我们将现代主义视为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那么,只要现代性尚未终结(如哈贝马斯所言),现代主义就不会,也没有终结。
    2.它提出现代主义(或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性(或社会的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澄清了国内学术界的两个错误:一,认为现代主义是绝对反现代性的;二,认为现代主义是现代性的绝对依赖者。本书批评了这两种错误,指出现代主义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既有相互依赖的一面,也有批判否定的一面。
    3.本书在德国学者彼得·贝格尔[Peter Berger]前卫艺术理论与美国学者胡伊森[Huyssen]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艺术研究中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的范畴性区分,并且清晰地予以界定,而这在国内学术界尚是第一次。
    4.此书介绍、评述了上个世纪西方最有代表性的美术批评家,其中不少是国内首次正式涉及(如希尔顿·克莱默、胡伊森、史坦贝克、罗莎琳·克劳斯),部分批评家在此之前虽有少量文献被译介,却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评论性研究(如罗森伯格、查尔斯·詹克斯、阿瑟·邓托)。而这些评论完全建立在对第一手原文资料的查阅与研究的基础上,为此,它介绍、消化了大量第一手外文文献(其中多数为国内第一次提及),引用外文文献达200多种。作者充分利用了国家公派留学基金(2001-2002英国剑桥大学艺术系与哲学系访问学者)的机会,得以完成这一专著。
    此书是有感于国内有关20世纪艺术批评理论的研究十分稀缺的情况而作。因此,甫一问世,便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好评如潮。如上海学者河西指出:“著者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流畅的论述将令人瞠目结舌的参考文献全部融化在对整个艺术现代性问题的把握之中了。我相信,与这本书的相遇一定是整个艺术批评界都需要面对的一件大事。”“此书被有识之士誉为国内‘最具学术分量’的艺术批评史,就我所看到的而言,绝非溢美之词。”(《艺术批评及其批评者》,《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4月2日)又如同济大学教师赵千帆博士指出:“在国内的相关领域,这是第一部有体系和有深度的书,其廓清和填空效应行家心里都知道。”(《现代性方案中的艺术批评》,《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14日)。
    著作出版后,先后被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等,指定为博士生入学考试或研究生教学指定参考书,并为国内学者广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