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展江教授到浙大讲学获好评
发布时间:2006-11-28 浏览次数:2372
11月25日,应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的邀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展江到我校做了《从普利策新闻奖看美国媒体价值观》的主题讲座。展江教授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多年来至力于新闻传播的翻译工作,有很好的知名度。
展江教授给说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国人一方面对美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关注程度日见提高,一方面却很少能实事求是、一以贯之地看待美国媒体,忽而将其吹得天花乱坠,忽而视之如洪水猛兽,因此,业界和学界都应当反思自己的认知心态和研究方法,并且负责任地运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为了全面认识美国媒体的特性,展江分别从美国文化、美国政治、美国民族特性以及美国新闻体制,新闻理念(价值观)和新闻运作方式等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得出了一些颇富启发意义的结论。
在展江看来,与美国的主流政治文化一脉相承,美国新闻媒介的思想体系也以新闻自由为核心,由以下4个信条构成:(1)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来自广告商甚至来自公众干涉;(2)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知情权”服务;(3)新闻媒介探求真相,反映真相;(4)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在政府和美国媒体的关系上,展江认为,美国新闻界与政府之间一般不存在沆瀣和共谋关系,也不能将它们彼此简单地理解为对立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特定社会制度下的共生关系、工作关系和监督关系。
展江还特别解析了“发展于美国,奉献于世界”的美国主流媒体的客观性(objectivity)原则。客观性在美国不但成为一种新闻主导原则,而且衍生出一套具体的操作规范:(1)以倒金字塔方式在第一段简述基本事实;(2)以五个W报道;(3)以第三人称语气报道;(4)引述当事人的话;(5)强调可以证实的事实;(6)不采取立场;(7)至少表达新闻事实的两面。美国主流媒介的新闻运作最大的职业特色是奉行报道与意见分离(具体表现为版面分离和文体分离)的原则,新闻部门与评论部门分立。针对有人认为的“客观报道就是让事实说话”,展江明确指出,客观性≠“用事实说话”,通过精心选择的有利事实来间接表达意见的“用事实说话”仍然属于宣传手法而不是现代新闻报道手法,因为客观性的本质在于“公开性”和“超然性”。
当然,展江也没有对美国媒体过度美化,他认为美国媒体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已经危及了公众利益。这表现在:(1)受“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支配,媒介有媚俗取宠倾向。他引用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s)的评论:新闻界有自己的格雷沙姆法则,即经济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变种,在争夺受众的竞逐中,存在着诽谤性丑闻和煽情新闻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2)媒介集中趋势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媒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公司文化不断侵蚀新闻文化,以致有损害新闻事业传统信条的危险;此外,美国媒体的国内报道的相对客观公正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表现在国际报道上。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展江认为美国媒介是“最不坏的新闻界”。讲座最后,展江还简要地对中国舆论监督的历史、现状做了总结,并对时下“新闻萧条,时评繁荣”的现象进行了点评。
展教授高屋建瓴,观点精辟,引证丰富,语言幽默,赢得了学子们的阵阵掌声。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