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走出“国门”一小步创新模式、内涵一大步:史晋川教授点评萧山民企老总赴美深造

发布时间:2006-12-25 浏览次数:2122


      作为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史晋川教授在关注萧山开国内先河组织年轻民企老总赴美大学深造学习活动载体的同时,12日下午更进行精辟、独特的评述。 

  史晋川说:“地方政府这个‘头’开头相当好,但要深刻认识到民企老总素质提升过程中,走出‘国门’乃属一小步,创新模式、内涵才是一大步”。 

  萧山地方政府推出年轻民企老总赴美深造学习活动载体不外乎三方面动因。从发展阶段的角度分析,整个浙江经济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换,以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双重转换阶段。 

  从改革阶段的角度来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我们已初步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如何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一个初级的市场经济向一个现代的市场经济转换?在这样一个发展和改革双重转换的阶段,浙江经济面临着几大发展任务: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转换,怎么由家族制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怎样从凭经验的传统模式向更加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转变;市场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的转变。我们的市场专业市场占比较大的比重,这些传统的市场组织形式如何向现代的市场组织形式转变,比方说利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跨国采购等国际新商业业态。 

  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探讨,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从一个直接介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强势型政府,转变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平台,向一个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进行转换。 

  史晋川评述这一活动载体时表示,萧山地方政府的做法应该说既体现了政府职能本身的转换,又有利于促进萧山区域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以及市场的组织和交易方式方面的转换。 

  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家的响应配合下,萧山在提升区域民营企业老总素质方面,的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但当民企老总走出“国门”深造学习从典型个例走向成批次以及区域常态化发展趋势过程中,史晋川提出了“增强针对性”、“创新模式”、“注入新内涵”等系列值得关注的“关键词”,来培养和提升区域民营企业老总的创新发展理念与内涵。 

  对区域民营企业开设这一对接国际活动载体的战略方向与意义已经十分清楚,但能取得哪些直接现实与潜在发展的效应?这就需要增强活动载体的针对性、成效性与战略性。应对战略机遇的特定活动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典型性与影响力会矢量削减,我们能做的只有通过创新模式,注入新内涵来传递与放大其导向性与辐射力,这是一个应对活动载体的“减量”趋势来做的一个“增量”过程。 

  接下去的发展阶段与活动载体要结合民营企业组织经营方式的转变,市场组织交易方式的转变,结合萧山企业在企业和市场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潜在的隐忧等,有的放矢地组织深造学习,而不是一般的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样才更凸现这个活动载体的意义。企业家通过这个活动载体学到更多他们想学习的新知识,更加有利于他们企业组织形式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产业的升级,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开发,甚至包括交易方式的转变,等等。 

  在初始与导入阶段,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与推动这一活动载体的建设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随着活动载体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后,可让相应的组织机构或中介组织担当起这一角色,政府仅提供一定的指导、支持与服务。 

  提升民营企业素质通过走出“国门”,进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深造学习既是必要的,也是主要模式之一,史晋川亦强调“软性引进”亦是一个比较好的桥梁与纽带。比如说利用国内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更好地把国际一流专家、学者“请进来”进行学术访问、交流时,为民企老总素质提升做一些交流、沟通,都是很好的模式之一。 

  据史晋川介绍,浙江省委组织部每年都选送干部、学者到美国、欧洲深造学习,赴国外成行前先组织这些干部、学者到浙江大学培训一两个月,前期通过国内专家、学者获取国外系统的经济社会理论知识,再到国外结合实践考察学习。这样,把国内高校的前期培训作为吸收国外先进知识、经验与当地实际的一个中间桥梁,而不是一步跨越“国门”,避免产生认知的“鸿沟”。


转自 http://202.101.165.9/gb/content/2006-12/13/content_839811.htm
《萧山日报》2006年12月13日